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镜报》高层:"双语新闻"助华媒携手对话西方社会

2011年10月12日 00: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资料图:9月17日,第六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重庆开幕。论坛期间,在重庆市长黄奇帆与海外华文媒体见面会上,香港《镜报》社长徐世英就“五个重庆”有关问题向黄奇帆发问,图为香港《镜报》社长徐世英在现场提问。中新社发 孟幻 摄  

  中新社香港10月11日电 题:《镜报》高层:“双语新闻”助海内外华媒携手对话西方社会

  中新社记者 谭休伊

  “华人媒体必须要走出华人社会,用当地语言向主流社会发声。 ”香港《镜报》社长徐世英在接受中新社专访时表示,以“双语新闻”模式传播,就是其中最容易实现的渠道。他特别寄希望于中央电视台(CCTV)的外语频道,藉中国国力提高的机会,冲击西方话语霸权,向西方主流社会发声。

  《重庆宣言》迎来华文媒体的春天

  第六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日前在重庆落下帷幕,传媒高层代表经过两天的探讨和交流后取得的共识,发表指导今后两年世界华文传媒工作的纲领性文件《重庆宣言》。

  “《重庆宣言》迎来了世界华文媒体的春天。”出席论坛并发表论文的徐世英表示,宣言体现了全球华文媒体共同携手建设国际话语新体系、要在主流社会发声的决心,有利于推动世界华文媒体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中华文化在世界各地的传播。

  论坛议题中,徐世英最关注的是华文传媒如何在国际社会上打造话语权。徐世英在论坛上发表了“华文媒体如何在西方主流社会发声”的论文,在小组发言时也建议国内媒体和境外媒体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华文媒体在西方主流社会发声。

  徐世英指出,国内媒体有人力和财力,境外媒体熟悉当地的国情和风俗,双方合作可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徐世英表示高兴看到已有国内外媒体开始携手合作加强传播能力,但认为还可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也希望人力财力雄厚的国内媒体在这方面发挥带头作用。

  “双语新闻”助华媒走向世界

  中国综合国力提高,徐世英认为有助于提升华文传媒的传播能力,有利于冲击西方话语霸权,是全球华文媒体面临的发展机遇。在他看来,中文与当地语言并行的“双语新闻”模式,就是“华人媒体走出华人社会”的一种渠道,也是最容易实现的。徐世英指出,“双语新闻”不分国界,只需有一些精通当地语言的华人参与,在任何国家都可以做到。

  移居法国逾40载的徐世英表示,法国已有一些刊物采用“双语模式”,但法国和香港媒体无法进行比较,香港是华人社会,法国华文媒体面对的只是华人社区的华人,读者群比香港小得多,报纸和刊物数目也无法和香港比较。采编人员少、广告少、发行面不广是法国华文传媒面临的难题。

  《镜报》执行社长、徐世英胞妹徐新英,今年首次参加华文媒体论坛。全球华媒团结一致的推动着中华文化的传播,在国际社会上不遗余力地提升中国国家话语权,让她“很感动”。

  徐新英指出,世界上约80%的新闻都来自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俄通社等西方通讯社,西方话语权就是通过强大的媒体舆论力量实现的。虽然在短期内, 这种强势还难以改变, “但世界在变”,华文媒体要从中助力。徐世英也认为,“打造话语权”已连续两届成为论坛焦点,需要“分阶段、多渠道”进行。

  “我们是立足香港的民办传媒,要承担起巨大的责任和宣传工作,把中国带给世界,真正了解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也要把世界带给中国。”徐新英表示,34年来,《镜报》一直秉承“振兴中华、诚实敢言”的宗旨,遵循“做社会的公器,不唯利是图,不哗众取宠,诚实报道,匡正视听,对社会负责”的办报原则,建立了海内外华人华侨交流平台以及国外了解中国的视窗。(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吉翔】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