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辛亥百年南洋行:新加坡大马掀起“辛亥热”背后

2011年11月02日 10: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新加坡国家文物局属下的孙中山南洋纪念馆(晚晴园), 曾作为孙中山先生在南洋的革命基地,它不只象征了南洋在辛亥革命历史上的定位与角色,更反映了二十世纪交替间新加坡华侨社会的多元性与多面向,是新加坡华社集体历史的缩影。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之际,晚晴园进行翻新,于2011年10月份重新开放。图为10月27日的晚晴园。中新社发 苏丹 摄  

  中新社吉隆坡11月2日电 题:新加坡马来西亚掀起“辛亥热”的背后

  中新社记者 董会峰 田军 张冬冬

  二十多天前,曾有媒体报道,新加坡、马来西亚掀起一股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热潮;近一周来,中新社记者实地探寻,发现这股热潮还在持续。相关活动之多,持续时间之长,参与人数之众,前所未见。

  新、马何以会出现此现象?经过深入采访,听闻专家分析,记者发现其背后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是地缘、时缘、“人为”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一,从历史和地缘的角度看,新加坡、马来西亚与中国邻近,关系密切。特别是,“南洋”是孙中山从事革命事业的重镇。比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29位来自“南洋”;新加坡晚晴园,中山先生曾三度入住。孙中山“九次革命、五到槟城”,1910年的“庇能会议”策划了著名的黄花岗起义,其于辛亥革命的重要意义日益被学术界所看重。在武昌首义前的艰困岁月里,“南洋”为孙中山和一众辛亥志士提供了募集款项、藏身休整、积聚动能、辗转腾挪等宝贵支持。

  其二,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隆重纪念不仅在海峡两岸、香港澳门、海外侨社,也是新、马两地华人乃至官方的共识。曾担任政要、目前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担任访问学者的杨荣文表示,“我们是整个大潮流的一部分”,辛亥革命影响深远,代表着中国封建时代的结束,对于每个新加坡人,包括非华族新加坡人在内,都有着重要意义。新加坡知名学者柯木林日前投书报纸,专门解析“新加坡纪念辛亥百年的意义”。马来西亚多位学者也对大马开展纪念辛亥革命百年的活动持相似看法,认为有特殊意义。

  其三,华文媒体和有心人士的积极行动,为新、马“辛亥热”推波助澜。新加坡《联合早报》总编辑吴新迪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透露,早在一年前该报就在筹划如何报道辛亥革命百年,加上晚晴园整修一年重新开放、第11届世界华商大会在新举行,终促成10月6日以52个“百年辛亥南洋回眸”专版呈现。孙中山一手创办的槟城百年华报《光华日报》,自10月9日起连续推出《孙中山与马新同志》系列专题,该报记者刘钊伊遍访新、马采写的扎实、感性稿件,打动众多读者,就连新加坡一位从事史料收集的人士也每期必买。马来西亚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星洲日报》,也不吝版面,持续数月聚焦“辛亥百年”,总主笔罗正文对中新社记者说,除了星洲媒体集团的报道,该报还广泛收集大马其他媒体及新加坡等地有关的文章、专题,拟在明年汇集成册,完整呈现给读者,为历史留存一份新记录。

  可以说,新、马兴起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热,狮城晚晴园短短三周便能吸引逾7万名观众,并非偶然。其从深层次折射出孙中山及其领导的辛亥革命有超乎中国自身的影响力,历百年而不衰。当下,华人聚居、中华文化传承较好的新加坡、马来西亚,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牢固,在中国快速崛起和全球化背景下,纪念辛亥革命百年、倡导奉献精神,对于新、马两国自身,亦有其现实意义。(完)

分享按钮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