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日本,婚礼习俗丰富多样,有“神前式”、“佛前式”、“人前式”、“教堂式”等等。但是在近代以前,平民的结婚仪式一般都是在自己家里举行。1900年,皇太子嘉仁亲王(后来的大正天皇)与九条节子的婚礼采用的是“神前式”,后来这种形式传到了全国,受其影响,民间的神前式婚礼也流行起来。而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在结婚会场举行的基督教式婚礼成了时尚。
“神前式”最传统
日本最传统的结婚仪式是“神前式”。神前结婚最早出现在明治初期,从20世纪初开始普及开来。1900年5月10日,日本发布《皇室御婚令》,皇太子嘉仁亲王(后来的大正天皇)的结婚典礼首次在皇宫中的“贤所”前举行,在国民中间引起了很大反响。东京的神宫奉赞会(现在的东京大神宫)以皇室的婚礼仪式为参考,规定了民间的“神前结婚式”仪式,并在1901年3月3日举办了模拟结婚式,之后又进一步进行了改良和普及活动。
神前婚礼主要分为“参拜之仪”:新郎新娘、双方父母、亲属入场;“手水之仪”:大家洗手后进入会场;“修禊之仪”:驱邪清心,神官念诵修禊词,为新郎新娘和双方亲属祈福;“祝词之仪”:神官将两人的结婚通告神,祈求保佑;“三献之仪”:新郎新娘交替用三个酒杯饮酒,结成夫妻婚约,由于要分三次喝三杯酒,所以被称为“三三九度”;“誓祝奏上”:新郎新娘在神前宣读誓词,并且将原稿供奉到神前;“玉串奉奠”:玉串(杨桐树带叶小枝,上缠白布条)据说发挥了将神和人的心连在一起的作用,新郎新娘从巫女手中取过玉串后奉献在神前,“二拜、二拍手,一拜”;“戒指交换之仪”:新郎新娘互相将戒指带到对方无名指上,这是现代受西方影响出现的;“神乐奏上”:伶人演奏雅乐,巫女表演舞蹈;最后,全体起立,亲属饮干巫女斟好的供奉给神的酒,表示双方亲属结成亲戚。神官退场后,新郎新娘、媒人、亲属依次退场,仪式转移到喜宴。
与中国结婚典礼新娘往往穿着大红大绿不同,日本神前婚礼时的新娘却是一身白——称为“振袖”的白色长袖和服,上披白色和式罩衫,称为“白无垢”,据说白色是为了让新郎来染成自己喜欢的颜色,或者是为了证明新娘的纯洁。新娘还梳着称为“文金高岛田”的高高的日本发髻,戴白色丝棉帽子或者蒙白头纱,胸部插着荷包或者短剑(用于护身或自杀,现作为装饰),脚穿白色的日式短布袜,穿草履。新郎则着装简单,穿黑色的在肩部、胸和后背饰有家徽的和服、带条纹的和服裙子,外着短外罩,脚穿日式短布袜,着草履。
神前婚礼最主要的是“三三九度”的交杯换盏仪式,原本用三组杯共举行三次,第一组杯先是新郎喝,然后是新娘,接下来是新郎;第二组杯是新娘喝,然后是新郎,接下来是新娘;第三组杯是一起喝,这样“三三得九”。但是现在由于新郎新娘时间有限,所以有不少神前婚礼省略了这一步,简化为只喝三杯。
1885年,曾是日莲宗僧侣的田中智学创立的“立正安国会”(国柱会的前身)建立了日本最早的正式的结婚式——佛前结婚式。这是佛教史上首次正式的结婚式。田中智学的“佛教夫妇论”思想对于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将婚姻制度化,实现国家的近代化非常重要。但是“佛前式”一直没有普及开,只有很少人士会举行,这是由于神道结婚仪式已经普及,而且由于“神佛习合”(即佛教与神道的融合),即使作为佛教徒,举行神道仪式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
“教堂式”更新潮
“教堂式”婚礼是模仿基督教徒的结婚仪式而举行的结婚典礼。也就是说,不是在真正的教堂举行,而是在为了举行结婚仪式而建造的教堂风格的建筑中举行。现在,日本的基督教徒只占全部人口的1%左右,但是很多人都希望举行基督教式的婚礼。这是由于媒体等经常宣传基督教形式的婚礼,使这种婚礼形式被大众普遍接受,而且婚纱非常新潮而且华丽。在这种情况下,酒店和结婚会场等也开始准备基督教式婚礼。
现在,“教堂式”婚礼相对“神前式”更为普遍。这是由于和服的费用比婚纱更多,而且日本人对西方也很崇拜。不过有的人身着婚纱举行“教堂式”婚礼后,在宴会上又会穿上和服。
举办婚礼非常便利
近年来,“人前式”婚礼也悄然流行。这种婚礼仪式去除了宗教色彩,不是向特定的神,而是向家人和亲属以及朋友等宣布结婚誓言,列席的全体人员成为二人结婚的证人。此外,还有称为“住宅婚礼”的结婚仪式。即租借一套住宅,请亲属和朋友等亲近的人参加在此举行的晚会形式的结婚仪式和喜宴。
在日本,通常在结婚仪式之后会举行喜宴,考虑到出席者的交通便利性,很多人都在有大厅的酒店或结婚会场举行婚礼。而酒店和结婚会场会为结婚典礼准备所有的用品,还有华丽的演出,所以对于举行婚礼的人来说也非常便利。这些地方还往往有神社、寺院和基督教堂的派出单位,设立专门的房间,主要供两家的亲属举行仪式。然后,在并设的宴会场举行盛大喜宴。由于租用宴会场花费颇高,所以现在也有一些日本人开始青睐只有亲属参加的小规模结婚式。
(来源:日本新华侨报网;作者:蓝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