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27日电 保护海外公民及企业的安全已经成为中国全球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法国《欧洲时报》近日刊文说,无论是举国动员式的“宏大救助”,还是完善指引公告与领事服务的“小处着手”,以及强化相关环节的制度化与法律化,乃至非政府机构与组织居间的作用,都是中国官方在面临海外安全事件日益复杂化、多元化的必须应对。透过近几年中国官方的各种尝试,海外华侨华人欣喜地看到,中国保护海外公民与企业的体系日趋成熟。
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人文外交”的力度不断深化:外交部近日正式启动“中国领事服务网”,为海外公民及机构提供“一站式”海外安全信息服务;与此同时,外交部还在酝酿专门立法,护航中国公民和企业的海外安全。在中国公民海外遇险事件不断增加,甚至有时成为恐怖袭击对象的背景下,官方如此举措,受到海外华侨华人的高度关注。
今年初,中国完成了一场堪称完美的“国家救援”,在很短的时间内从发生战乱的利比亚撤出3万余名中国公民,让人津津乐道中国政府海外救援的力度和速度。然而,最近几个月来,13名中国船员喋血湄公河,以及类似事件的频繁发生,又让人们对海外公民安全保护的复杂性有了清晰认知。
近几年来,随着国力的增强及影响力的上升,中国加大了领事保护和海外救助力度,相关应急机制日趋完善。在重大灾害、政局动荡乃至军事冲突发生后,中国政府都会在最短时间内多方联动、有条不紊地展开救援,尽最大可能为海外公民及机构提供保护,也由此获得了被救援者及家属、海外华侨华人以及国内国际舆论的赞扬。
然而,海外的华侨华人都知道,在海外公民及机构的保护过程中,因大规模政治动乱、严重自然灾害而实施救援的现象并非常态,更常见的是交通事故、劳务纠纷,或者遭遇盗窃、抢劫等社会治安问题。因此,大多数时候,领事保护并不都是“海陆空总动员的大片”,而是一些非常具体甚至琐碎的工作。
据中国外交部不完全统计,2010年中国在海外人员(含出境人次、劳务人员、留学人员、定居人员)总数超过6700万人,境外中资企业机构1万多家,海外承包项目约4000个,并且每年出境的中国公民都在以500万到800万人次的数量增加。今年1月到11月,中国外交部处理的领事保护案件就将近3万起。可以肯定的是,这其中绝大多数都不是“大事件”。
因此,构建更加完整的领事保护体系,是中国深化“人文外交”必须跨越的一步。而“中国领事服务网”的开通,将海外安全动态及时传递给在海外的中国公民与机构,充分阐释了“预防是最好的保护”这一通行的领事保护理念,再辅之以极具实用性的《中国领事保护和协助指南》,以及正在酝酿的专门立法,从提前预防到实际操作,再到法制建设,中国领事保护体系的构建已然成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立法。保护海外公民安全在世界范围都是难题,因为不在本国管辖范围内,保护与救助要尊重所在国主权,寻求所在国政府帮助,所以,在保护海外公民安全上,立法是双边的。但倘若中国方面能更早健全相关法律,将跨国救援程序化、法制化,一则可以强化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在救援中增强说服力、影响力;另外也可让救助过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最快启动救助程序,给受害公民最大保障。
保护海外公民及企业的安全已经成为中国全球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无论是举国动员式的“宏大救助”,还是完善指引公告与领事服务的“小处着手”,以及强化相关环节的制度化与法律化,乃至非政府机构与组织居间的作用,都是中国官方在面临海外安全事件日益复杂化、多元化的必须应对。
透过近几年中国官方的各种尝试,海外华侨华人欣喜地看到,中国保护海外公民与企业的体系日趋成熟。当然,官方层面的保护与救助是一方面,身在海外的中国公民或企业要想获得更大的人身及财产安全,还要自己做出努力与约束,提升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更加主动地从法律层面和文化层面融入当地的主流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