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缺乏安全感难分享成果 英华人对罢工关注度较低

2011年12月02日 10: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2月2日电 据英国《华闻周刊》报道,约200万英国公共部门员工11月30日举行“世纪大罢工”,抗议政府的养老金改革计划。在与政府谈判和发起全国大罢工的过程中,工会在英国各机构和社会结构中的影响力进一步显露出来。而华人对工会制度是否了解?又能否充分分享其行动成果呢?记者进行采访调查。

  大罢工显露工会力量

  据记者了解,英国工会联盟是全英58个工会组织的联盟,代表620万工人。该联盟每年9月举行一次大会,各成员工会派代表参加,并商定统一的行动计划和政策。

  作为东萨塞克斯郡的华人郡议员,成世雄向记者表示,他所在的地方机构中,雇员大约有15000名,其中绝大部分都已加入工会,工会组织在英国公共部门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11月30日的大罢工,能在全英范围的各地方政府、学校、警局等公共部门中形成浩大声势,也是其影响力的一个体现。

  英国华人工党主席梁辛尼向记者介绍说:“在英国,每一个工人都有权利参加工会,其工作不会因为加入工会受到影响。工会让工人们联合起来,与雇主就提高薪酬、改善工作环境以及保证平等待遇等方面进行集体谈判。”

  据了解,工会组织发源于18世纪欧洲。在过去300年中,工会组织根据不同的政治目标,发展出多种形式。各个工会的行动内容也不同,但主要的功能包括:对会员提供专业培训、法律建议和为其成员说话;代表工会成员,与雇主就工资和工作环境等进行集体谈判;为实现特定的目标可以发起罢工等行业行动;作为一个整体,工会还可以推动有利于其成员和工人的立法,要实现这个目标,他们需要发起运动、进行游说或在财政上支持具体的参政候选人和党派等。

  公私部门复杂渗透

  从历年的英国大罢工来看,参与者中来自公共部门的职员数量远超过私营部门。11月30日全国大罢工,支持者也主要以公营部门的职员为主。首要原因当然是由于英国的“养老金改革”主要影响到的利益群体是这一批人,但与此同时,也反映出英国公共部门的职员比私营部门的职员对工会活动的参与度更高。

  英国纳税者联盟的一项调查显示,英国公共部门的职员对参与工会组织的大罢工的兴趣是私营部门职员的15倍。

  成世雄郡议员向记者表示:“英国工会成员中,来自公共部门的人士本身多于私营部门。”

  当然这种“公”与“私”的比较只是相对的,在英国的私营部门中,仍有超过15.1%的雇员是工会成员。

  此外,还有一个值得特别注意的复杂情况,即使在英国公共部门中提供服务的职员,也有一些是受雇于私人企业,“公私交错”的情况较为普遍。“例如英国主要的工会组织UNISON就有67000名成员是受雇于私人企业,但却在公共部门工作。他们的职位包括医院清洁工、环境卫生职员、校餐工人和电话中心工人等。”梁辛尼先生说。

  多数华人仍难分享成果

  一方面工会在帮助雇员争取权益、改善待遇方面的力量不容小觑,但另一方面工会的行动方式也遭到一些质疑和批评。

  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称:“在包括英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面临经济挑战的时刻,大罢工只会对整个国家的就业和复兴带来损害。”

  成世雄郡议员说:“参加工会组织的好处是,作为一个个体,你显得势单力薄,但如果和其它工人联合起来,你可以拥有更多的影响力,并让你的声音被听到。但工会组织以及大罢工等行动对于普通人来说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例如大罢工显然会带来诸多不便,可能会花费我们纳税人的钱。”

  而曾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则曾举出例证说明,很多“工会化”较为彻底的行业的职员往往能获得较为丰厚的薪酬,而这是以那些没有实现“工会化”行业职员的薪酬下降为代价的。

  作为外来移民,华人在英国仍主要任职于私营部门中,在公共部门中工作的人数比例小。对英国的工会制度,很多华人更是了解甚少,由于缺乏对自身职业安全感,同时顾虑重重,大多还游离于工会之外,对罢工关注度较低。

  因此,虽然工会的力量巨大,并植根于英国各领域各阶层,但华人中能充分利用工会的服务和资源、分享工会各种行动成果的人,仍为数不多。

  成议员表示:“其实工会的组织模式,很适合于华人社会。如果英国华人能借鉴它的组织模式,相信能有助于解决一些对华人不利的问题,同时亦可提高华人的在英地位。”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史词】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