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上海女子在新加坡15年 跑马拉松体会人生(图)(2)

2011年12月13日 10: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跑步是一种生活态度

  因为马拉松,舒宁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子,认识不少和她一样喜欢运动的朋友。但在不跑马拉松的人眼中,像她如此“疯狂”跑马拉松的女孩,好像有点“不正常”。

  舒宁说,她能理解别人的观感。“如果对马拉松不了解,是有人会这么想的。但对我来说,跑马拉松不是‘发疯’,它需要科学的、有系统的训练,需要有营养的饮食,有规律的起居和生活。跑步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生活态度,是对压力的管理能力。你不需要为跑马拉松‘发疯’,只需要作好准备。”

  “从承诺、努力到完成,跑马拉松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让我真正了解什么是体育精神,学会认真对待,明白‘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道理。跑马拉松也让我对生活充满乐观,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从训练和参赛的过程中,也能体会到许多人生哲理。

  “比如,当你状态良好,跑得很顺的时候,不要太得意,也许伤痛下一分钟就会不期而至。当你觉得很累、很痛,甚至感觉自己再也跑不下去的时候,也许只要再坚持一下,这种状态很快就会过去,接下来的你,就会觉得轻松许多。这就像我们的人生,有时起有时落,有高潮,也有低谷……”

  舒宁经验谈:

  跑马拉松要作好准备 不要跟风

  在刚刚结束的渣打银行新加坡马拉松赛中,有一名22岁的小伙子在跑完半程马拉松后,倒在终点线附近,送院后不治身亡。为此,就如何避免运动伤害和可能带来的风险,记者询问了舒宁的看法。

  舒宁表示,报名跑马拉松对她来说,是要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让平时的训练更有目的性,不会因为工作忙、生活累、要应酬等,成为自己偷懒的理由。她认为,平时的认真训练比最后的冲线更重要,要让运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以跑马拉松来磨练自己勇于面对挑战、认真训练、认真生活的态度。

  作为一种挑战极限的耐力运动,跑马拉松确实存在诸多风险。如果不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不进行充分、科学的训练,没有在饮食、作息方面做好保障,很容易造成伤害。舒宁介绍说,网上其实有很多相关资料,建议想报名参加马拉松的朋友,先做点收集和研究,做好功课。

  训练要循序渐进 不可“一步到位”

  舒宁也分享自己的训练经验。通常必须要有四个月到半年的准备时间。“平时训练无需每天都跑很长距离。我通常会在周末跑一个长的,工作日则根据自己的时间,每天抽半小时到一小时做运动。也不一定非要跑步,其实穿插其他运动,如游泳、骑车、瑜伽、健身操等,效果更好。因为单纯跑步,一些肌肉群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反而不利于训练成效。”

  她说,训练一定要循序渐进,每周训练的最长距离不可“一步到位”。根据她的经验,训练的增加量每周不要超过10%,到比赛前四个星期达到最高峰,而最高峰的训练量不宜超过四分之三的比赛距离。

  比如跑全程马拉松,训练时只要循序渐进,在三四个月内跑到30公里就行了。达到最高峰后便开始递减,让身体在开赛前一个月得到更多的休息和调整。

  跑马拉松不是为了荣耀

  舒宁说,只要正常训练,跑马拉松不会影响工作和生活。有了充分训练,在比赛中你才会知道身体的哪些信号属于异常,哪些症状其实是正常,这样才能更好地听从身体发出的信号,及时避免运动造成的伤害。

  “要记住,跑马拉松不是为了荣耀,也不是跟风和赶潮流。”舒宁说:“我发现本地跑马拉松的人越来越多。比如刚刚结束的渣打银行马拉松,总人数接近7万人,其中跑全程的就超过2万人。这固然是件好事,但很可惜的,我看到很多人不是跑的,而是走的,甚至是以散步的方式在走。这说明他们还没有作好准备。”

  她说:“重在参与是对的,但如果就这样走完全程,那么跑马拉松的意义何在?我还是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是让自己作好准备,让运动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这才是体育精神的体现,跑马拉松的真正价值所在。”(李叶明)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海波】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