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站在位于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的“丰田产业技术纪念馆”前面的时候,突然想起那句话:“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是的,上个世纪80年代初,当中国徐徐打开国门的时候,日本丰田就在北京首都机场的入口处,推出了写有这样创意文字的巨型广告牌。当时,真的感觉很“给力”,那种冲击感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走进“丰田产业技术纪念馆”里面的“纤维机械馆”,我更是有一番感慨。丰田汽车,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可是,有多少人知道它的前身是“丰田纺织厂”呢?丰田佐吉母亲使用的手工织布机依然还在。据说,当年就是因为看着母亲十分艰辛,丰田佐吉才发明出来新的一代纺织机。在这里,“孝”字成为了创新的原动力。或许,品格与技术的结合,是生产力提升的路径之一。
转型升级,这是我们今天常常念叨着的一句话。迈进“丰田产业技术纪念馆”里面的“汽车馆”时,我想说一句:日本丰田是全世界企业转型升级的最佳楷模。
可贵的是,掌控着家族企业“丰田纺织厂”的丰田佐吉并没有要求儿子丰田喜一郎做他的“接班人”,而是鼓励他去关注汽车生产行业。那个年代,日本三井、三菱、安田、住友这样的大财阀都不敢插手汽车业,最早生产A型小汽车的三菱重工,到1921年居然因为经济原因停产了。
就是在这个时候,刚刚走出东京帝国大学的丰田喜一郎把从美国带回来的雪佛兰拆解开来,一次又一次地解剖,在纺织厂一旁设立了自己的“汽车部”。1935年,丰田终于生产出来第一辆A型轿车。用今天的眼光看,这辆轿车的造型似乎有一点“蠢”。谁知,当年丰田纺织厂员工对它的评价和今天惊人的相似,说它“简直像一个南瓜”。在路上进行实际试车的时候,路人看后捧腹大笑,说“国产丰田,和尚坐禅”。
拆解模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山寨”的过程。丰田喜一郎的说法是“看见有趣的车,就给我买回来。”这样,美国车、德国车、法国车都进入了他的“汽车部”。当时,丰田坚守一个信条:“模仿比创造更简单,如果能在模仿的同时给予改造,那就更好。”结果,当丰田把模仿美国的轿车销往美国市场的时候,一下子就因为物美价廉战胜了大众甲壳虫车。对待国内,丰田也是敢于“山寨”创新的,对应本田的时韵(STREAM),丰田推出了更富有竞争力的威雪(WISH);本田的步威(STEP WAGON)则被丰田模仿生产出了沃克西(VOXY)和诺亚(NOAH);本田的微型车(FTT)则变成了丰田的威资(VITZ)。
在这个“汽车馆”里,我长叹一声:中国,没有赶上汽车发展的好时代啊!今天,当我们要发展民族汽车品牌的时候,“知识产权”的重重锁链已经把我们紧紧地捆绑了。今天,当我们推出民族汽车品牌的时候,常常被讥讽为“开起来车速和宝马一样快,刹车的时候和宝马就不一样了……”
转型升级,山寨创新,我在咀嚼着这两组“关键词”的时候,走进了“丰田产业技术纪念馆”的“技术乐园——儿童馆”。看着孩子们欢天喜地在里面“开车”、“造车”,我想问一句:中国如今拥有不少汽车公司,哪家汽车公司里面开设了面向未来、面向孩子的“儿童馆”呢?记住吧,谁掌握了孩子,谁就把握了未来!
(摘自日本新华侨报网;作者:蒋丰)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