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异族通婚面临文化同化 在美国华人男子难为
中新网3月20日电 全美异族通婚的数量现已增加至480万,而亚裔与西语裔被指异族通婚可能性最大。随着愈来愈多华裔父母趋向“入境随俗”,尊重儿女对配偶的选择,这使在美华人异族通婚现象日增。选择异国婚姻不可避免要面对文化背景、语言交流、饮食习惯、待人接物等方方面面的差异,对此,美国《侨报》19日刊发评论,对华人异族通婚所面临的文化同化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评论原文如下:
皮尤研究中心不久前公布的研究报告详细描述了一个多元化的美国。报告显示美国人的婚姻中,有8.4%为异族通婚,远高于1980年时的3.2%。异族通婚是一个涉及社会、经济、文化和种族等等领域的大话题。关于在美华人的异族通婚,近来坊间有不少讨论,总体上持较肯定态度。异族通婚不仅表现了社会多元化特征,观察异族通婚,还可以了解种族歧视的历史和现状。
异族通婚对华人来说有很长历程。美国1660年开始实施异族通婚禁令,在臭名昭著的“排华法案”中,就有禁止华人和白人通婚的条款。直到上世纪60年代,美国才全面废除“禁止异族通婚法”,可国会至今尚未就“排华法案”向华人致歉。
华人的异族通婚,通常可以分为种族通婚和民族通婚两种:前者如华人与白人或其他种族的人通婚,后者如华人与韩国人、日本人等东亚民族的通婚。无论哪种,文化因素都起了很大作用。一般来说,民族通婚的文化因素影响小一些,毕竟韩、日受汉民族影响很深,婚姻双方同化起来较容易。
相对较难的文化同化是在种族通婚问题上。这方面有两种不同观点:传统同化理论认为,异族通婚是少数族裔通过文化同化,被主流社会所接受;新同化理论认为,异族通婚是双方互相接受,求同存异,形成新的文化状态。这两种现象都是存在的。例如在第二代华人移民与白种人通婚中,基本上是华人全部接受主流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即单向地被同化。
而在较年轻华人与白种人通婚中,则可以看到互相影响的因素。这部分婚姻中,华人一方接受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同时又保留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质;另一方则常对中华文化抱有兴趣,采取包容并接受的态度。报载有华人女婿接受很多华人风俗,甚至包括对祖宗进香叩拜。
许多异族婚姻的矛盾,也会像普通婚姻那样由家常琐事引起,但是这些琐事也常折射文化因素的影响。例如华人的“坐月子”风俗,不少白人就难以接受。还有的白人女性对华人不自觉表现出的大男子主义心存疑虑。如能妥善解决矛盾,这类婚姻确实会形成新的文化状态。
华人社区流传“在美国做华人难,做华人男子更难”的说法,主要指许多华人女性不愿选择华人男性,因为华裔男性长期以来被主流社会丑化。这种情况折射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但同时还有其他复杂原因。其实现在华人男性在很多领域,如高科技、医学、金融等,都有出色、表现。华人在接受美国文化的同化中,也会去芜存菁地保留自己的传统文化;而随着华人的社会地位的提高,各种偏见终会逐渐消失。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报告,亚裔的异族通婚最近有所减少,从2008年的30.5%回落至2010年的27.7%。这大约与近年来华人大量移民美国,可选择同种族对象的机会多起来有关,也与华人在各领域有出色表现和华人整体地位提高有关。(洛杉矶 一娴 作者系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