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海外华人新老移民存“代沟” 专家开出“药方”

2012年04月09日 09:0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无论欧洲、美洲或大洋洲,每个华人移民社区里,都存在着新移民和老移民之间的矛盾和问题。”不久前,记者在厦门采访来自澳大利亚的陈和水先生时,陈先生这样断言。但他接着指出,矛盾的根源,不是因为经济上的竞争,也不是因为政治上的竞争,而在于生活文化上的差异。

  记者回到北京后,就这个问题采访了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研究员程希。程希是一位对留学生问题和移民问题深有研究的专家。她认为,新老移民之间的文化差异,可以用“代沟”来形象概括,并开出了弥合“代沟”的“药方”。

  “代沟”显现

  陈和水,澳洲环球商报董事主席、太平绅士。他对新老移民的矛盾问题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并深入华人社区进行了解,对此有着深切的体验。

  他认为,新老移民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新移民做事求快,找捷径,找人脉,用关系;老移民做事会稍慢,按部就班,喜欢挑大梁,很少求人帮忙。新移民看到好的投资机会,会大胆豁出去干;老移民看到再好的投资机会,也会前后思量,小心谨慎,甚至错失良机。新移民觉得老移民如一盘散沙,没有大局意识;老移民觉得新移民“身在曹营心在汉”,不能落地生根,不能融入主流,等等。

  陈和水分析说,这些矛盾的根源,不是因为经济上的竞争,因为新移民和老移民一般从事不同的行业。例如,大多数新移民选择做生意,或者是没有选择而做生意,而老移民则多数从事各种专业,如医生、律师、工程师、会计师等。矛盾的产生也不是因为政治上的竞争,在维护中国统一等政治课题上,绝大多数新移民和老移民的看法是一致的。

  “所以,这些矛盾的根源在于生活文化上的差异。可以看到,这些差异其实都是很自然的,不可避免的,也不存在谁对谁错的问题。”他说。

  程希认为,新老移民虽然都是中国人,但由于文化的传承与变异,差异出现,使新老移民之间的“代沟”显现。

  不可忽视

  所谓移民的“新”与“老”,时间上来说,是以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为分界线。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交往的不断扩大和日益深入,中国公民通过留学、投资、探亲等形式移居国外的人数不断增加。为了与改革开放前移居国外的华侨华人相区别,我们称这部分人为“新华侨华人”或“新侨”。

  国务院侨办最近的专项研究表明,中国海外侨胞总数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3000多万发展到5000万左右,仅改革开放后从中国大陆和港澳台等地区出去的新华侨华人就接近1000万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华侨华人已成为海外华侨华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他们与老一代华侨华人,在思维方法、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代沟”的出现,程希认为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时代的烙印。二是地域文化的不同。三是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她说,一个不同时代出去的人,他身上所带的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不同的。出去后,和西方文化的嫁接点不同,导致了文化上的差异。再加上嫁接的层次、价值观不同,导致新老移民的圈子明显不同。

  程希认为,这些差异的存在不可忽视。一旦双方形成竞争之势,激发矛盾,就有了“爆发点”。

  破解之道

  随着海外移民、经商、留学甚至从政的华人越来越多,侨团、侨社的数量也日益增多。一些社团也因为利益、文化背景甚至地域的异同而衍生出各种恶性的竞争。

  “比如,很多侨团换届时,新老移民之间就起了争执,有的甚至开始明争暗斗,开始闹分裂。”程希说,文化方面的差异,这时成了隐性的敌人。

  陈和水认为,解决之道,在于淡化这些差异,在于新老移民之间的互相包容、理解。程希认为,无论新老移民,都是一个“根”上的人。有了这个共性,破解这个差异的方法无非是两种:存小异求大同,聚同化异。中华文化的大背景,决定了新老移民可以求大同。在中华文化背景下,更容易融合,在融合中化异。

  事实上,不论新、老移民,都是中华儿女,也都是中国文化的传人,都希望祖(籍)国走向富强。这是侨界的最大公约数,也是“聚同”的基础。而“化异”,首先要增加互信,不利于团结的话少说,不利于团结的事少做。不仅要追求与主流社会之间的融合,而且要追求华人之间的融合。

  程希说,如果求同不成,对华人的团结、华人的形象是不利的。如果只存异,不化异,不仅不利于移民内部的和谐,而且对移民在当地的生存和发展十分不利。(聂传清)

【编辑:王海波】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