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加坡中国移民青年爱情:浪漫背后有婚嫁压力(2)
吴禧竑:着急的反而是我妈妈
吴禧竑是第二次参加“不可不信缘”活动,她说自己是被朋友拖来的,就只是来这里看看。还是单身的她,虽然也很想在这个交友平台找到自己的另一半,但是表示自己不会非常着急。
29岁的她说:“我是很想找,但是我并不刻意,也不太着急,着急的反而是我妈妈。”
她有些许无奈地表示,每当和母亲通电时,母亲几乎是每次都会问起“有没有出去相亲”、“有没有出去交男朋友”之类的问题。有时被问得不耐烦了,就推说自己正在工作,尽快把电话挂掉,以避免继续聊这个话题。
自己回国的时候,这方面压力更加明显,除了母亲每天问以外,还会经常有人自告奋勇想要客串媒人的角色。每次回家都至少会有三个人来问要不要去相亲,还会介绍哪家的儿子还是单身之类的。
她自己心里虽然不太想去,但是面对这种情况,通常还是会去看看。她说:“我自己是不想去,但是我还是得照顾我父母感受的啊,就去见个面吧,之后就没再联系,没有下文了。”
她来自福建福州,在新加坡已经两年了,身处这个环境中,较少面对这种压力,而母亲也比较管不着。
她本身自从念大学就开始就面对这种压力了,似乎在不断地提醒与催促她,然而身处在新加坡,却是截然不同的一幅社会景象。身边有不少二十多岁单身朋友,但是大家都不见得很急着找对象;在中国国内,大家反而会觉得到了一定的年纪,就应该要脱离单身了。
谈起两个社会对这种婚恋观的文化差异,她表示自己母亲的担忧主要是来自传统观念,觉得自己到了一个年纪,就是时候交男朋友、再结婚、生子,要是时间到了还是单身的话,就会因此感到紧张。
换言之,以中国社会的传统观点来说,是担心她“太老”了。
此外,来自社会的无形压力也是让她家里人着急的重要因素。她说:“多管闲事的人真的很多,除了那些想来当媒人的,还会有一些质疑的声音,这些世人的眼光,也是会让父母感到压力。”
Anne:想帮助新移民融入本地社群
40岁的Anne是第二次参加学联主办的这个活动了。她的独特之处,除了她是活动中较年长的出席者以外,也是因为她是其中少数的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
她表示自己出席这个活动,是因为自己认识与关心很多中国来的学生。他们经常表示希望可以多认识本地朋友,那么她也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交友场合,自己还带了五个本地朋友一起来参加。
曾经在国外住过的Anne,回想起自己当年承蒙当地朋友照顾,在接纳和语言方面的帮助让她更容易融入和适应当地生活,因此现在也想帮助新移民融入本地社群。
她说:“这是要靠双方互动,大家也需要多点接触,因此我带多一些朋友来一起参加这个活动,互相认识新朋友,扩大我们的圈子。”
她也认为,朋友带朋友来参加这种活动,比起面对一群完全不认识的人来说,就没这么尴尬,毕竟大家亚洲人比较含蓄,往往不太敢于表达自己,要是有熟人在的话,也比较容易放开来玩乐。
当然,她也希望可以通过这个活动认识到潜在的另一半,不过她说要先从做朋友开始,毕竟这是一个单身派对,来这里多认识朋友也是无妨。
谈起新加坡与中国社会对于婚恋观的差别时,她认同新加坡会比较开放,家长也会允许孩子根据自己的时间来找寻另一半,甚至孩子保持单身的话,很多家长也会默许。
她表示自己之前就是因为事业心比较重,而家人也没怎么给压力,自己也不感觉寂寞,于是就不知不觉地,“忘记了”谈恋爱这回事。
不过,或许新加坡家长确实不像中国家长这样,会催促孩子早点谈恋爱、结婚,但社会依然会给予一些压力。
她说:“这里的社会给予的压力是比较间接的。比如逢年过节,家里长辈都会问问到底有没有对象啊,什么时候结婚这种问题,新加坡也是会有这一方面的压力的。”
由此可见,虽然中国新移民和新加坡人面对的压力虽然形式不一样,但其实也是有在关注类似的课题的。Anne就呼吁大家可以多参与这种活动,来多交朋友,或许还能有意外的惊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