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排华史的前世今生:用勇气和坚持洗刷歧视(3)
与清政府谈华人赴美
蒲安臣条约成功守住华人政策的最后防线,一方面让美国政府背负着国际公约的压力,不能任意限制华人来往美国,另一方面也让各州政府不敢随意制定排华的法律。排华势力曾运作国会通过“十五旅客法案”,严格限制华人移民的人数,要求每艘客船不得载运超过15名华人乘客,最后被海斯总统以违反蒲安臣条约加以否决。
海斯总统否决国会的“十五旅客法案”,引起加州排华群众的极度不满。为了表示抗议,加州召开全州会议,直接用公民投票表决排华政策,结果赞成票有154638票,大胜反对的883票,悬殊的结果给了海斯总统和共和党一记当头棒喝,共和党议员警告再不修改蒲安臣条约,下次大选共和党必会失去西部的支持,海斯总统只得派出密西根大学校长安吉利(J.B.Angell),带领代表团赴中国谈判。
中国的总理衙门派出宝鋆和李鸿藻应战,并对美国代表团提出相当犀利的攻击,认为美国想修约限制华人赴美,根本就是背信弃义,不需要华工的时候就弃之如敝屣,违反了蒲安臣条约的精神:“往昔贵国需要劳工时,唯恐华人之不去;今则因工资竞争之故,排斥犹恐不及。要知限制华人赴美之办法,不仅与贵国宪法相违,且与中美两国条约之规定不合。”
美方代表也不甘示弱,软硬兼施,一方面恐吓中国,若不按照美国意思,美方仍然可以自己单方禁止华人入境,另一方面则假意退让妥协,美国在修约草案中提出美国可以调整(regulate)、限制(limit)、暂停(suspend)或禁止(prohibit)华工赴美。中国代表认为“禁止”的手段太过强烈,要求删除“禁止”的字眼,殊不知“禁止”一词只是诱饵,美方真正要的是限制和暂停,因为不断延长的暂停或严格至极的限制都能达到禁止的目的。而衰弱的清政府此刻面对外国政府的外交压力时,几乎无任何招架之力。1880年双方代表同意签字,安吉利条约正式打破蒲安臣条约的防线,让美国政府获得排华的法源和正当性。
1882年4月,国会通过“暂停”华人入境十年的法案,五月由海斯总统批准生效,这就是著名的“排华法案”(The Chinese Exclusion Act)。这个法案先禁止十年内华工进入美国,后来再延长十年,1904年再宣布无限期延长,一直到1943年才加以废除,整整“暂停”了六十年。
排华法案还禁止华人取得美国的公民资格,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明确指定某个种族不得入籍的法案,对所有华人来说,都是极具污辱的种族歧视产物。美国著名的外交史学家Thomas Bailey回顾这段历史,曾讽刺地形容:“美国传教士真难向华人解释,为何华人可以进入白人的天国,却不能进入白人的美国?”
排华法案通过后,国会中排华势力继续推动相关法案的立法,希望最后能达成完全禁绝华人的目标。当美国国会已经被排华政客控制,美国的司法系统竟也加入了这股排华风潮,罔顾美国宪法当中强调平等和人权的立国精神。美国最高法院在1893年正式承认排华法案的正当性,判决中指出:“华人从来没有被承认为这个国家的公民……若为了符合公共利益的需要,国会有权将他们从这个国家驱离或遣返。”这个判决一公布马上引起华人社群的恐慌,因为这代表连已经合法取得美国公民的华人的公民身份也“从来没有获得承认”,一瞬间让所有华人的美国梦碎,还必须时时担心受怕,是否一踏出这个国度,便再也无法回来。
为什么美国容许其它欧洲国家成千上万的移民进入美国,却偏偏挑出华人来开刀呢?又为什么华人会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被点名不能取得美国国籍的种族?大多数人认为是因为华人大量涌入美国后,提供低廉的劳动力,冲击了各地的就业市场,并和本地劳工产生竞争和冲突,最后激发了排华的浪潮,为了保护美国劳工,政客不得不实行遏止华人的种种措施。但这种说法却似乎留下了更多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