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市选区重划草图公布 按人口华埠仍留第1选区
中新网9月6日电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纽约市议会选区委员会(New York City Council Districting Commission)4日提出选区重划草图(Preliminary Draft Plan),曼哈顿华埠仍留在第一选区内,没有与下东城相连。委员会主席Benito Romano强调,这只是基于每区人口数量需为16万710人的初步划分。委员会将从10月起召开第二轮全市五区公听会,聆听民众对草图的意见。
选区委员会执行总监谭倩明(Carl Hum)介绍,经过十年人口变迁,现有五大区中人口最少和最多的市议会选区人口相差很大,而新划分草图中每个选区人口数量与16万710人的基准数相差都在5%之内。在曼哈顿区,人口最少的选区为上城所在第十选区,人口最多则属雀儿喜所在的第三选区;新草图中,人口最少的是华埠所在的第一选区,最多的是上西城所在的第七选区,布朗士南区被划入曼哈顿区的第八选区。
在皇后区,人口最少为阿斯托利亚所在的22选区,人口最多为可乐娜所在的21选区;新草图中,人口最少还是22选区,人口最多的变成杰克森高地所在的25选区。
在布鲁克林区,人口最少为弗莱布许所在的45选区,人口最多为威廉斯堡等所在的33选区;新草图中,人口最少的变成了Ocean Hill东部地区的第37选区和人口最多为康尼岛所在的第47选区。
史泰登岛共有三个选区,人口最多为49选区,人口最多为与布鲁克林合并的50选区;新草图中,人口最多仍为49选区,人口最少为51选区,而50选区因为在史岛范围内的人口增加,首次可以不用和布鲁克林的地区合成一个选区。
在布朗士区,原来人口最少的选区是Kingsbridge高地的14选区,人口最多的是亨特点所在的17选区;新草图中人口最少和最多的选区分别为11和12选区。
根据初步草图,第一选区变化并不大,减少的区域包括原来百老汇大道以东、东豪斯顿街至东4街的区域,以及麦地臣街以南、蒙哥马利街(Montgomery St.)以东至高云尼路(Gouverneur St.)间的区域,被划至第二选区。增加的地区包括威廉斯堡大桥南部从Columbia街至FDR之间的小块区域。其它地区没有变化。
纽约华裔市议员陈倩雯表示,对于现在第一选区范围内包括翠贝卡、金融区、华埠、下东城、Washington Square Village和部分苏荷地区,能继续保留在新的市议会第一选区非常有信心。她强调,这些小区有更多的“共同利益”而不是“差距”,“共同利益”并不只是建立在肤色上。所有下城居民都面对着平价屋减少、学校内过度拥挤、小商业生意不景气、交通堵塞、街边小商贩等问题。对于多元化的小区,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声音,为这个小区争取权益和资源。
选区委员会委员于金山和林书怡表示,这是很长、很复杂的选区重划过程的起始点,仅是按照人口数量划分的草图,第二轮公听会后,选区图还会修改,从现在看,很难预估未来的选区划分。第二轮五区公听会的地点尚未确定,但时间已定,分别是10月2日、4日、9日、10日和11日。(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