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裔第二代移民困惑:因歧视无奈“抵制”身份
中新网9月28日电 据美国侨报网编译报道,喜剧演员乔治•卡林(George Carlin)表达过一种普遍持有的情绪:“我没法理解民族自豪感。对我来说,自豪感应该来自通过自身努力达到或实现的成就,而不是偶然出生的地方。”乔治•卡林的话也许偏颇,但事实上,他所说的关于民族自豪感的困惑,真真切切出现在了华裔第二代移民身上。
《斯巴坦日报》(The Spartan Daily)华裔专栏作家尼克•楚(Nick Chu,音译)在描述民族自豪感时,表达了第二代移民的尴尬:虽然他的母亲从小就教他要“拥抱”中华传统,但是他对华裔身份带给他的所谓民族自豪感,丝毫打不起任何兴趣。
歧视导致困惑 二代移民对华裔身份很矛盾
楚的母亲教他说汉语、为他做中国菜,带他参加家庭聚会,体验诸如中国农历新年和中秋节等庆祝活动,并为他报普通话课程培训班。所有一切,都是想让他保持华人传统,铭记自己的华裔身份。但是,楚是如何理解和应对的呢?
楚说,美国普通小孩不会牺牲周六的时间去学习一种美国人都不说的语言;美国普通小孩不会庆祝美国日历上不存在的农历新年,更不会专门请假去过这种根本不能和真正新年相比的节日;美国普通小孩不会受到类似“ching-chang-chong”(贬义,英语使用者嘲弄中国或中国血统人士的蔑称,2002年姚明初入NBA时,奥尼尔曾这样称呼他)的嘲笑,人们嘲笑我的亚洲“咪咪眼”,嘲笑我请假“过年”,这些都是我民族身份的副产品,这样的经历,何谈自豪?!
也正是如此,导致了像楚一样的二代移民开始排斥移民身份以及家庭文化和传统。媒体很多关于华裔负面刻板印象的刻画和宣传,也助长了这一现象。楚曾亲身遭遇过在现实生活中别人将他归类为亚洲书呆子和学习突出者的事情。这样的经历,给他这样的华裔移民后代带来困扰,楚甚至有些蔑视自己的身份。
为免嘲笑 二代移民抵制华裔传统
不爽的经历让楚开始“反叛”:从中文学校逃课,抵制家庭聚会,避免在公共场合吃中餐,减少和亚裔人士的社交活动。楚还有意忽略自己的华裔身份,并刻意将自己归为“美国人”。到了高中,楚终于完成向一个普通美国青少年的转变。当然,代价是,他抛弃了(对中国的)爱和自己的祖籍。
很多人觉得如此否定自己的华裔身份毫无必要,但是,如果你是一个从幼儿园起就被人嘲笑为“ching-chang-chong”的人,你就不会这么觉得了。但尽管如此,楚还是偏执地认为他的华裔口音或者他的姓会让他英文作家的身份大打折扣。
一代移民也有困扰 渴望改变
楚说,虽然他妈妈一直在教他继承中华传统,但是她自身也很矛盾:比如说他妈妈甚至崇拜一个离婚的拉丁裔女性,仅仅因为这个拉丁裔女性为确保企业成功,将自己的西班牙姓改成“费尔班克斯”(Fairbanks),一个明显的西方名字。
“一位教我热爱自己文化的女人却羡慕为逃避种族歧视而改名字的非白人女性,够讽刺的吧。”楚说。
自我否定无益 实现价值正视身份才是正途
楚说,从孩提时代起,他就下意识地恨自己,因为跟绝大多数人相比,他感觉自己像一个“其他人”。但是,对自己民族和身份的否定,真的能解决所有问题吗?
楚说,民族自我否定是真实普遍存在的,但是和其他否定一样,民族自我否定也于自身有害。首先,正面说,自豪感可以防止自暴自弃;其次,自豪感也不是说要在人与人之间划定高低。尼克•楚高中《面对历史和我们自己》(Facing History and Ourselves)课程的指导员给出了这样的建议:“意识到差别没有错,只要你别区分它们孰优孰劣即可。”
楚说,他现在有些明白背后的差异了,即不是让自己高于其他人,而是实现和他人一样的骄傲和爱,这才是美国梦。那种出生在哪里而引发的民族自豪感,不是偶然的。解决了这些问题,面对过去的歧视,楚就能平静面对,并骄傲拥抱自己的华裔身份了。(庞克/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