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西华人遭遇亲情瓶颈 “半血缘”亲人相处难
中新网10月9日电 据西班牙欧浪网报道,西班牙语有个词叫“hermanastros”,汉语意思是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在西方国家这种半血缘关系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对于家庭观念依旧保守的中国人,尤其是旅西华人来说,这种“半”亲关系,所带来冲击却如芒刺在背,痛苦异常。
和许多山东老乡一样,刚到西班牙的张阿姨,一直给人做保姆,后来经人介绍认识了现在的老公陈先生,两个人在国内时都曾经有过各自的家庭,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而结束,最后选择了出国。
陈先生人很老实,又本分,经过两三年的努力,张阿姨和老公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店,虽然辛苦,但毕竟自己说了算,日子还算过得很充实。
也就在这个时候,女儿小娜的出生,给了这个家庭少有的欢乐,为了更好的发展事业,在小娜一周岁时,张阿姨决定把孩子送回国,由娘家人抚养。
“我没指望过他们家(陈先生家)给带孩子,这么些年,他很少提家里的事情,也很少打电话回去,我只知道他和前妻有个女儿,现在得十七八岁了,他自己都说,这么多年不见,都不记得孩子长什么样子了。”
日子一晃到了2010年,女儿小娜已经五岁了,张阿姨想着把女儿再申请出来,而这时,老公陈先生却先开口了。
陈先生说,前妻打电话给他,想让他帮忙把女儿阿洁办出来,多年未尽父亲责任,出于对阿洁,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女儿的愧疚,陈先生满口答应了下来。
“我也不好说什么,毕竟那是他女儿,他这么多年没回去看过她们娘俩儿,现在把她申请出来,也算尽了责任了。”
事情进行得很顺利,半年的时间,阿洁已经准备出国了,在阿洁出来之后住哪儿的问题上,张阿姨和老公意见有点不统一,陈先生坚持女儿住家里,而张阿姨认为,住家里可以,但也只能是一时的,等她环境适应了,就得找工作了,有了工作,就得搬出去,对此,陈先生表示反对,最后,张阿姨还是同意了老公的做法。
面对十几年没见的父女俩,陈先生和阿洁包括张阿姨在内,都不免显得拘谨甚至是尴尬,尤其是张阿姨,虽然心里不太自然,但表面上还说得过去,给阿洁腾出一空房,还把生活用品都准备好。
而对于“新妈妈”为自己做的这一切,身为当事人的阿洁却只是淡淡的,除了叫爸爸之外,她很少说话,至于对张阿姨,连个称谓也没有。“她从来不叫人,看到我也都是没有表情的从我身边走过去,和她爸爸说话都是说他们的家乡话,我一句听不懂。”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年,阿洁除了学习语言之外,就是帮忙看店,平时往国内打打电话,每次打电话她都会背着张阿姨,这让张阿姨心里越来越不是滋味,“以前我和老陈,一张卡能用三个多月,自从她来之后,差不多半个月就得一张卡,每次我想打电话时不是找不到卡就是找不到电话,和老陈说吧,怕他为难,不说吧,这心里实在不好受。”
终于,张阿姨决定把自己的女儿小娜接出来,张阿姨说,这也是不得以的,孩子一天天长大懂事,却越来越不认她了,每次打电话小娜都是叫她阿姨,而管带她一起生活的小姨叫妈妈,由于小娜的居留已经过期,张阿姨又在国内拖了不少关系,才把女儿申请下来,如此一来,家里的财政变得紧张,陈先生不得不让阿洁出去打工,对于这样的安排,阿洁也只是默默地接受。
2011年3月,女儿小娜也顺利来到西班牙。用张阿姨的话说,这一家终于算是团圆了,然而,事实却远比她想像的要复杂得多。
面对凭空多出来的这么个“姐姐”,小娜倒是很高兴,在国内的时候一直是张阿姨和前夫的儿子阿铮陪小娜玩,现在又有个姐姐,小娜以为这个姐姐会像阿铮哥哥一样疼爱自己。而对于阿洁,面对这个由自己父亲和另外一个女人生的,和自己只有一半血缘的“妹妹”,就没那么小娜那么友善。
阿洁负责每天接送小娜上下学,小娜每次都会乐颠颠地跟在她屁股后面,一口一个姐姐地叫着,而阿洁对这个称呼向来都很排斥,除了在家里她不允许小娜在任何场合里叫她,有次回家的路上,遇到阿洁的同学,小娜一高兴随口叫了声姐,还说这是她同一个爸爸的亲姐姐,对面的同学投来惊异的目光,因为从来阿洁都说小娜是她老板的孩子,她接小娜上下学只是她打的一份工而已。小孩子一句无心的话,令阿洁尴尬不已,一气之下,她甩开小娜的手,一个人跑开了。最后小娜还是由阿洁的同学送回家。
每次提起这个,张阿姨都一阵的后怕,“她都那么大的人了,怎么还和孩子一般见识,要不是她同学把孩子送回来,真出点儿事可怎么办?再怎么说,小娜也是她妹妹啊!”打那之后,张阿姨再不放心阿洁带小娜出去,阿洁倒也乐得清闲,除了看店就是上网,所有的事情又落到了张阿姨一个人的身上,面对着两个女儿和妻子,一家之主的陈先生也很为难。
提到两个女儿,一向沉默的陈先生也忍不住有话要说了,“阿洁虽然是我女儿,但是我都不了解她,她除了叫我爸之外,什么都不和我说,给她妈妈打电话,她妈妈也都只和她说,不和我说。小娜也是我亲生的,两个我都爱,可是我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爱,一个虽然叫我爸,但心里没有我,另外一个,到现在还都叫我叔叔。”
笔者也试图和阿洁接通,阿洁还是一贯的态度,淡淡的,眼睛直直的盯着窗外,“我对父亲没有概念,从小就是我和妈妈还有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妈妈要养我,还要照顾两个老的,过的很辛苦,而他从来没有寄过一分钱给我们,现在我才知道,他把钱都用在这个女人和这个小孩子身上,他们才是一家人,我多余的。以前是我一个人多余,现在又有他和我一样了。”
张阿姨和前夫的儿子,也就是小娜的哥哥阿铮,今年24岁,原本在国内呆得好好的他,最近也动了出国的念头,一度想和女朋友去美国发展,张阿姨前思后想之下,还是决定让儿子到自己身边。由于已经过了家庭团聚的年纪,张阿姨着实为了儿子花了不少心血,终于在2012年7月把阿铮以工作居留的身份办了出来。
就连张阿姨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家里成了联合国,虽说是一家人,关系却是盘根错结错综复杂,大家好像对彼此联系,却又都各自独立,维系着关系的那“半血缘”似乎随时都会轰然崩塌。
阿铮对小娜自不用说,毕竟是一个妈妈所生,加上他又是三个孩子中最年长的,处处都让着两个妹妹。对于又多出的这个“儿子”,陈先生也没说什么,日子还是照常过。但接下去的一个小误会,却让这种关系变得愈发地紧张。
陈先生平时并不抽烟,自从阿铮来之后,家里开始多不了少抽头,起初陈先生也没在意,但是一次打扫卫生时,他发现,女儿阿洁的房间里也有烟头,她问小女儿小娜,小娜说是哥哥给的,这让陈先生再也忍无可忍了,当着妻子的面把阿铮教训了一顿。
对于老公的愤怒,张阿姨心里更不是滋味,毕竟阿铮是自己的孩子,别看平时自己也会说上几句,但换成别人来说,即使对方是老公,也不行。“我要他把事情问清楚,烟头是在阿洁房间看到的,保不准是她自己拿我儿子的烟来抽,别看那小姑娘平时不说话,心里可全是主意。小娜的话能全信吗?她才几岁啊,懂个啥?”
原本不大的冲突,却因为双方家长的介入,变成整个家庭的纠纷。
陈先生还列举了阿铮的种种,“办他出来花了两万多欧元,为了凑钱,我还让阿洁出去打工,我们一家对他还不够好吗?现在我们一家人得养着他一个工作居留的,反过来他还带着两个小的不习好,这不是恩将仇报吗?”
而当事人的阿铮,也没有过多的解释,任凭“爸爸”的指责,最后他表示,要出去打工赚钱。如今阿铮在北部找了份提供食宿的工作,每两个月才能回家一趟,每次回家,他都亲手把工资一分不少的交给父母,呆不到一个钟头,再从车赶回工作的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