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子女教育困惑多:中西文化碰撞的苦涩代价
6月22日,“虎妈”蔡美儿应邀在上海解读新时代的“中式教育”,与沪上妈妈们分享育儿心得。“虎妈”蔡美儿是美国耶鲁大学的华裔教授,近日她出版了一本名叫《虎妈战歌》的书在美国引起轰动。该书介绍了她如何以中国式教育方法管教两个女儿。图为小女儿露露、华裔“虎妈”蔡美儿、大女儿索菲亚。汤彦俊 摄
中新网10月29日电 题:海外华人子女教育困惑多:中西文化碰撞下的苦涩代价
作者 史词
子女教育一直都是备受关注的话题,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止境的,竭尽心力终为子女,然而现实生活往往身不由己。尤其对于生活在海外的华人来说,孩子的出生首先要面临的便是照顾问题,父辈多在中国,夫妻二人忙于打理生意,无暇照顾子女。有些华裔移民无奈选择把子女“空递”回国由父母照顾,或者邀父母跨洋做保姆……对于在海外创业的华人,这种做法貌似比较好地解决了问题,但是却在有些孩子身上留下了“成长的烦恼”。在教育问题上,中西文化的碰撞,隔代寄养存在的隐患、不同教育理念等问题不容忽视。
将子女“空递”回国 隔代寄养隐患多
海外华人,尤其是第一代移民,能够成就属于自己的事业,自知一切来得不容易,更不愿在生儿育女后就轻易放下辛苦打拼出的天下,只能寻找其他的解决方式。有些华裔移民便选择把孩子“空递”回国内,“寄养”在父母处,等孩子长大以后再接回自己身边。然而“隔代寄养”存在的隐患不容忽视。
2009年,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社会工作学院邝锦文博士曾对一家服务纽约华人的社区医疗中心约两百位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调查,发现57%的华人移民家庭计划在婴儿出生后将孩子送回中国大陆的家乡抚养,而其中约有80%都是来自福建省的年轻新移民。
大多数的华人新移民家长表示因在外工作时间长以及经济上的困难,既无时间照顾孩子,又无法支付昂贵的私人日托费用,或者聘请可靠的保姆。为了生活,在衡量经济状况下只好无奈地将初生儿送回大陆由祖辈或亲戚代为抚养,直到子女到了入学年龄时,父母再把孩子接回来。
子女从小与父母长期两地分隔形式的“跨国抚养”造成亲子关系,孩子行为、情绪、人际关系、学习等方面出现诸多问题。对于大多数老一辈(外)祖父母来说,他们能够给予孙辈的只是温饱式哺育,真正意义上的家庭教育,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基本是处于空白状态。当家长身在国外,而(外)祖父母等老一辈人也往往过于宠爱小辈,同时也缺乏教育孩子的能力和水平,不敢对孩子严格要求,严加管教,所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就变得非常严重。
由于隔代寄养,导致孩子与父母之间感情疏远,一些从小在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呵护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当他们突然回到父母身边,来到陌生环境时,生活规律,生活方式都改变了,而这也给他们的海外生活带来难以想象的困难。
很多侨胞说,自己在国内长大的孩子被带回身边后,与父母的关系会变得比较陌生而疏远,也会因常常想念国内的亲人而变得情绪失落,沉默寡言。此外,由于语言,生活习惯,文化影响等方面在国内已经形成一定习惯,所以在刚出来的几年里很难适应国外的生活。特别是有的父母每天忙于生意,一天中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非常少。久而久之,孩子越发感到孤独和无助,自然而然就把情感寄托在孩提时的环境不能自拔。而这些情况也是造成很多侨胞与子女间代沟严重,孩子离家出走,厌学失学,沉溺网吧等现象的主要原因。
据了解,国内留守儿童现象在旅西华人中也是非常普遍的。许多二三十岁,身为父母的侨胞,大多数在国内都有留守儿童。调查显示,有父母在国外的留守孩子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有41%的孩子感到孤单,有25%左右的学生缺乏远大理想,有18.3%的孩子喜欢我行我素,此外还有10%的学生厌学自卑。
邀父母“跨洋做保姆” 育儿代沟频酿矛盾
有些华人选择把父母接到自己身边,希望父母在享受“含饴弄孙”之乐的同时也能分担自己身上的担子。这种做法在旅美华人中很常见。但是,正如很难跨越的婆媳矛盾一样,跨洋做“保姆”的中国老爸老妈与常年生活在国外的年轻一代无论是在生活习惯还是教育方式上总有这样那样的摩擦。而且,本来在国内生活得外向开心的父母因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很可能在海外陷入苦闷的生活。
长辈们来到陌生的国度,帮子女照顾家务,但往往因为三代人生活方式不同易产生矛盾,这不仅限于向来棘手的婆媳问题,而母女之间也常常因为教养观念差异而发生争执。
加州洛杉矶的王女士在孩子出生两个多月后由公婆赴美国帮忙照顾,虽然之前和公婆有过短暂接触,但婆媳近距离相处仍感到紧张,在公婆来之前先预先调整心态,自我提醒必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但没想到还是未能躲过“婆媳之咒”。有一回婆婆喂奶,她告诉婆婆“最好将头垫高一点”,没想到婆婆因此觉得自尊心受伤害。而作为新手妈妈,王女士将网上或书上看来的一些经验告诉公婆,而他们却认为也是对他们的批评,“你不相信我们吗?我们的孩子不是养得很好吗?”王女士说,“我有当妈的权利啊,我跟公婆讲话从来没有抱怨他们的意思,相反我还刻意讲究说话的口气,但是他们还是很敏感。”
家住纽约皇后区的许女士说,因做月子期间与妈妈争吵不断,“为此都患上了产后忧郁症”,她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又或者是因为我产后忧郁才跟妈妈发生冲突。”妈妈希望一切由她做主,“不能吃肉、不能洗澡、不能外出”,“我跟她解释,美国人不这样坐月子,我妈妈就气急败坏地说,那你自己照顾自己,明天就改机票回国”。许女士还说,妈妈还“霸占”孩子,孩子喂奶时间、分量、换尿布都得妈妈说了算,强势的妈妈令许女士总感到自己笨手笨脚,觉得母亲其实不爱自己。
生活在美国的许女士表示,虽然是自己的母亲,但她为孩子哺乳时希望能单独待在卧室,但妈妈总是擅自推门而入,令她颇感难堪。母亲是烹饪高手,但“不会善后,厨房被她搞得乌烟瘴气,我跟在她后面擦地,我妈妈说我嫌弃她不卫生”。母女俩人每天都会因芝麻小事翻脸,“到后来我都盼着她快点回去”。
对于家中孩子年龄稍长的,三代同居矛盾更加显著。家住纽约曼哈顿的高太太女儿上幼儿园,今年初70多岁的公婆赴美帮忙照顾,“女儿不愿意讲中文,而爷爷奶奶又不懂英文,她回家后就躲到房间里独自玩,爷爷奶奶感觉很挫折”。不过,高太太对公婆也有许多怨言,“他们对儿子、孙女随意批评,譬如女儿不讲中文这件事,他们就当着孩子的面取笑她,让孩子知耻后勇,但在美国长大的女儿自尊心受不了”。而且,女儿经常剩饭,高太太一般不会强迫女儿吃完,但爷爷奶奶看不下去,非坚持吃干净碗里的饭菜才能离开饭桌,女儿倔强不听话,有时令一家人都下不了台。
有经验的华人家长指出,不能将父母远道而来帮忙视为理所当然,要减少家庭矛盾,最好事先多做沟通,尤其就生活习惯问题双方应尽量折衷适应,有冲突仍应本着小事化了的态度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