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海外华人积极回国捐赠历史文献:让珍贵文献回归

2012年11月26日 09:54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11月19日,一场文献捐赠活动在国家图书馆进行。美籍华人陈灿培和夫人陈李碧清把从美国带回的有关日本侵华的史料,亲手交给了国家图书馆的工作人员。

  4天之前的11月15日,美籍华人招思虹也向国家图书馆捐赠了大批近现代文献及华侨文献。

  这些成果得益于国家图书馆近年来开展的海外文物回归工作。国家图书馆一方面与国外相关机构联系,努力促成文物实体以及影印资料的回归;另一方面向全球华人发出征集信息,收集历史老照片。而这两次捐赠正是开展征集活动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捐赠文献弥足珍贵

  在陈灿培夫妇此次捐赠的文献中,最令人关注的是二战时日军在华暴行相片,共1679张。其中,有一册相簿原为曾在上海驻扎的日军所有,相簿内有64张相片,有“上海警备纪念”和“大日本海军特别陆战队”的相片,揭露了很多惨绝人寰的日军暴行;另一册相簿为二战时期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影集,共收录了872张原始相片,包括日本侵华的大量原始记录。这些照片中有许多日军枪杀、刀砍、刺死中国人的血腥场面,绝大多数从未对外公开过。

  另外,还有一些少见的资料,包括二战期间在华美军空投的传单,其中有18件是空投给日军和日本的,有劝日本投降的,也有反映战争场景的。在一张美军投放原子弹前空投日本的传单上,绘有原子弹图样。据了解,美军在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之前,曾空投过500万张传单,申明美国投放原子弹是为了结束战争和杀戮,此举系针对嗜战的军事集团,而非日本人民。

  招思虹女士的捐赠单密密麻麻地打印了4页半,其中有一份1911年1月1日发行的英文版《北京日报》,贴满了大清龙票。此前,日本人想出高价购买,被她拒绝了。就在捐赠仪式进行中,她临时决定,把自己的嫁妆——清光绪年间的《古文观止》赠送给国图。她说,一定要让这些珍贵文献回到华夏的土地上,这是它们最好的归宿。

  收藏过程颇多艰辛

  在捐赠仪式上,陈灿培的开场白真切又辛酸,他说:“谢谢我的爱人,因为我的零花钱已经花光了,以后要用她的零花钱了。”为了收藏这些文献资料,陈灿培每天要在网上浏览三四个小时,购买有价值的文献。收获越大,花销就越多。

  陈灿培的收藏之路并不长。1967年,19岁的他从澳门远渡重洋到美国念大学,后师从其父开办诊所。2005年,他接触到有关美国飞虎队的资料。当他得知国内很需要相关文献时,便开始致力于这些资料的收藏,随后逐渐延伸到对日军侵华史料的收集。

  2009年,他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称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开放了飞虎队纪念馆,但仅有照片没有实物。于是他联系纪念馆,问是否接受国外文物。在得到肯定答复后,2010年,他将所收藏的飞虎队文物无偿捐赠给该纪念馆。随后,他又3次捐赠,物品包括飞虎队队服、胸章、航空队海报等,共计500件文物,使飞虎队纪念馆成为目前中国内地唯一的全面反映飞虎队援华抗战的陈列馆。不仅如此,2011年,他还捐赠了100多件文物给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2012年,又将400余件文物赠予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钱花了很多,都记不清多少了。”陈灿培说,虽然现在他退休了,但比以前还要忙,尽管累些,却很开心。他说,老华侨都有同样的感受,在祖国强大以前,他们经常被欺负,而现在谁也不敢了,他们心里很高兴。

  招思虹则有一个团队,每当听说哪里有珍贵文献资料,他们就会在第一时间赶过去。“只要是在我眼皮底下出现的,我都会想办法收藏并保护起来。”招思虹说。

  回归文献承载沉重历史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告诉记者,晚清以降,大批承载中华文明的文物珍宝流失海外,其中包括大量珍贵古籍文献,如敦煌遗书、西夏黑水城文献、陆氏皕宋楼藏书等。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与众多民间机构和个人一直在努力促成海外流失文物的回归。

  正因如此,国图在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与民国文献保护计划的过程中,努力促成文物实体回归祖国,同时加强开展海外文献的合作保护工作,并专设“海外中华古籍专题网站”,积极利用影印出版、数字化等现代技术方式,使海外遗珍得以重现于世、为人所用。

  “我国的海外游子是个庞大的群体,早期的海外华人在外非常艰苦,他们生存、奋斗、创业,甚至受侮辱的经历,国家图书馆有责任记录。我们应该让大家知道海外华人的奋斗历史。”张志清说,这也正是国图在全球范围公开征集海外华人名家手稿、华人历史原版老照片等珍贵文献、文物的初衷。(屈菡)

【编辑:朱峰】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