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月子中心遭质疑 “地下”变“阳光”有多难?
近日,美国圣伯纳汀诺县奇诺冈市,70名民众走上街头,举牌拉条幅,抗议华人月子中心利用私宅从事经营性业务。有示威者表示,这些大腹便便的孕妇影响了本地居民的生活,并怀疑她们来美国的真正目的是使下一代成为美国公民。
经济“灰色带”
华人月子中心遭遇“滑铁卢”并非新鲜事。近年来,华人月子中心增加得数量可观,但大多呈无序发展之势。作为“新生事物”,月子中心常常在模糊的法律边界内寻找生存的缝隙,较多处于“地下”状态,难以成为阳光产业。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月子中心的华人经营者处于“地下”状态,华人课后补习班、华人诊所的经营者同样面临类似“地下”考验,这些行业困境使人们反思海外华人的赚钱之道。
在美国,一些华人原本想通过辅导学生来谋生,然而当地政府却将课后补习班归为儿童看护行业,对于师资、设备、饮食等都有极高的标准和要求。可想而知,华人中心的简单补课在当地政府眼里是多么“不正规”。
据英国《华闻周刊》报道,中医行业在英同样面临“规范”质疑。由于缺少英国政府的认可及监督机构的监管,在英中医诊所逐渐走向“边缘”并大量倒闭,中医行业海外发展状况令人堪忧。
欠缺规范是主因
由于缺少行业规范,不少华人主导产业步入“地下”,难以良性发展。分析人士指出,英国政府和各中医协会未对整个中医行业建立规范的章程制度,是导致华人诊所“关门”的主要因素,更是它们不敢“出头露面”的重要原因。面对西医疗法在英国的稳固“江山”,华人中医诊所不仅不被政府承认,更缺少持续发展的行业规范,监督体制、管理系统均有漏洞,遭冷遇也就在所难免。
华人月子中心同样欠缺行业规范。美国《侨报》今年7月报道称,大多没有营业执照的华人月子中心,常因缺乏规范化管理,使婴儿健康受到威胁。
其实,一些华人经营者对行业规范心存畏惧。有媒体报道,“规范”意味着更高的要求,包括资金的充足、经营的正规。此外,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房屋设施及卫生条件也都要挺过“硬”门槛。否则,只会引来各方质疑。加州洛杉矶县政府部门日前表示,该县住宅区内的部分华人月子中心违反了居民住宅不得短期分租的法规,希望涉事房东及早结束营业,不然等待这些经营者的将是法院的传票。
赚钱之道考量多
文化及生活方式上的差异,使海外华人生存面临诸多挑战。本土产业若想在海外生根发芽,经营者与驻在国政府及当地居民的良好沟通必不可少。
中餐馆往往是海外华人赚钱之道的首选,然而,过于油腻的食物常使当地居民担心中餐馆的卫生问题,殊不知这与东方饮食文化有关。于是相关从业者成立行业协会,与州议员进行沟通或通过其他手段维护自身利益,便成为解决误会的良策。法国中餐业行业协会就曾对法国电视台有关中餐馆卫生的负面报道表达不满,并通过法律手段“讨说法”。
海外华人移民尝试各种赚钱之道实现各自的异国梦,然而生存下去需要考虑多方因素。语言、文化、体制上的微小不同,就可能造成华人赚钱之道的巨大差异。
从下南洋到做金山客,从餐饮业到金融界,华人有着越来越多的身份,并活跃在不同的领域,只是前进的背后问题也不少。如何与当地政府融合,并遵守相应法规、健全行业规范体系,是华人在催生特色经济的同时,不得不做的功课。(滕红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