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学者:大量引进外来人口可能引发人口外流
中新网2月17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690万人口数字或许是可能出现的“最糟情况”,但是由于新加坡人口白皮书中没有提及其他人口可能性和可能产生的影响,因此让新加坡人对这个数字无法释怀。
日前在马来专业人士协会(AMP)属下回教与马来事务研究中心(Centre for Research on Islamic and Malay Affairs,简称RIMA)举行的座谈会上发表对白皮书意见的学者和马来社群领袖认为,民众继续对白皮书持保留态度,也是因为白皮书没有交代人口增长对生活素质,以及对不同社群所造成的影响。
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吴佩松从比较历史社会学的角度,剖析白皮书所传达的潜在信息时指出,白皮书突出690万人口的可能性,似乎已认定新加坡人无力面对人口与经济挑战,白皮书中所做的假设,予人“政府已放弃社会”的印象。
历史社会学从历史过程中研究社会现象,吴佩松指出,学术研究显示决策过程往往受到一些“假设”的影响。
他认为,白皮书中的假设,包括新加坡人无法扭转低靡的生育率;对于年长员工的工作能力与生产力,白皮书则趋向认为他们将无法实现提高生产力的目标。
吴佩松批评,这显示新加坡政府的“精打细算”,不愿为提高生育率、提升老龄化劳动队伍和贫富悬殊等问题从根本采取艰难和昂贵的结构性改革。
国大另一名社会学系副教授陈恩赐则担忧,大量引进外来人口最终可能引发人口外流。
他说:“试想想,新加坡人为什么那么喜欢澳大利亚?那是因为那里幅员辽阔。如果我们继续为岛国增加人口,我们最终可能面对的是向外移民问题,而不是引进移民的问题。”
纵观民间各种对白皮书的批评,陈恩赐指出,一个困扰着大家的问题是,本地人口是否真的无力解决眼前的人口挑战,政府是否已为探讨其他问题竭尽所能?
担心导致社会与经济表现
更加落在其他社群后头
在政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梁振雄博士看来,政府的人口讨论着重在呈现冰冷的数字与“现实”,忽略了理性决策过程中牵扯出的强烈情感。他认为,在讨论人口挑战的同时,我们也应同时加强国人身份认同的陈述,包括如何共度眼前所面对的老龄化、低生产力等问题。
RIMA主席尼赞则指出,马来回教社群担心,白皮书中提及的人口问题解决方案将导致在社会与经济表现已落后其他社群的同胞落后更多。
对于白皮书以2030年为时间点,刚在榜鹅东补选工人党群众大会上亮相的吴佩松猜测,这暗示政府的决策思维其实已出现改变。
他说:“或许这显示新加坡更趋向民主。白皮书中为2030年,而不是为2050年的发展铺路,并将在2020年进行中期检讨的做法让我惊讶。李光耀担任总理期间,他无需忧心民主问题,所制定的政策都以接下来二三十年做长远打算。
“吊诡的是,这或许是因为我们更趋向民主,而国家领导人不再是以技术专家治国,而是根据选举周期来衡量决定。”
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吴佩松批评,这显示新加坡政府的“精打细算”,不愿为提高生育率、提升老龄化劳动队伍和贫富悬殊等问题从根本采取艰难和昂贵的结构性改革。(林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