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华人环保观念日渐觉醒 保护野生动物在行动

2013年02月22日 10:1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华人环保观念日渐觉醒保护野生动物在行动
图为现居肯尼亚的野生动物保护者星巴
图为肯尼亚野生动物园

  2月20日,在加拿大大温哥华地区三个主要华裔聚居的城市中,温哥华市府积极推动的禁翅行动,由于华裔的反对而被暂缓推进。但目前,人们对鱼翅的食用已经使鲨鱼濒于灭绝,因此,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华人加入到了保护鲨鱼等野生动物的行动中。

  保护野生动物在行动

  2012年5月,一批海外华人发起了名为“与狮同行”的非洲野生动物保护与生态自然环境考察骑行之旅,他们骑摩托车从南非开普敦一直到肯尼亚,希望此举能引起公众关注,最终唤起人们对非洲野生动物栖居地的关注与保护。

  为保护鲨鱼和黑熊等濒危野生动物,北美和欧洲的多个华人组织曾在2011年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上,联合发起全球华人地球日活动。华人团体旗帜鲜明地向“鱼翅”说“不”。

  另外,据报道,华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世界自然基金会从1980年就开始了保护老虎的倡议和行动。

  在海外华人的各项动物保护团体的行动如火如荼进行之时,世界各地都出现了一些野生动物保护华人“明星”。

  2011年11月,印度尼西亚华裔蔡亚光因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与濒危动物方面做出杰出贡献而获得印尼总统苏西洛所颁发的“保护环境建设奖”。

  2000年10月10日,旅英华人全莉女士在英国伦敦发起成立了第一个致力于保护华南虎及其他大型猫科动物的国际组织——“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

  而在肯尼亚,很多人都知道一个名叫星巴的中国小伙子。他从2005年起便在非洲从事狮子、花豹等大型猫科动物研究、保护和救援工作,还主导创建了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基金,成为为数不多的在非洲建立非政府组织的中国人。

  观念转变是重中之重

  专家分析指出,有些华人仍然没有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有足够的重视,主要归因于一些错误的传统观念的影响。

  一方面,在药食同源的传统观念下,中国民间传说对当代华人产生了一些误导。如中医中有虎骨“温肾补阳、强筋健骨、填精益髓、通筋活络”的说法。然而,事实上,虎骨的成分与其他哺乳动物的骨骼没有实质的区别。

  另外,一些野生动物制作的菜肴在华人饮食文化中早已成为尊贵的象征。2011年春节,在美国华文媒体评出的“最贵年夜饭”中,都有与鱼翅有关的美味,原汁炖鲍翅、木瓜鱼翅、上汤鱼翅饺都备受追捧,甚至有人认为“无翅不成宴”。

  但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鱼翅的营养价值并不高。相反,由于鲨鱼鱼翅中的水银和其他重金属成分还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肾脏、生殖系统等。

  大自然保护协会的工作人员呼吁道,野生动物是珍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对野生动物的保护,转变观念是重中之重。另外,一些国家如南非等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有较为严格的法律条例,海外华人还需要熟悉当地相关法律规定。

  2012年2月,美国旧金山湾区众议员方文忠和胡夫曼宣布,他们将在州议会提出法案,禁止加州食用或销售鱼翅,以保护鲨鱼和海洋生态。两人强调,保护环境比享用美食更加重要,希望这一提案能够对当地人的观念有所影响。

  携手创建美丽地球

  今天之世界正面临着发展、环境、能源、大气和生物多样性等多方面的严峻挑战。海外华人组织一直在思考华人如何以身作则、迎接挑战。如今,急速发展的全球贸易、旅游、留学、消费、科技和传媒正在把居住在世界各地的华人日益联系在一起,但同时它也使得全球华人日益面临共同的环境挑战。

  有鉴于此,在美的华人组织曾郑重倡议,世界各地的华人与团体通过纪念地球日等来建立一个共同的平台、共同的网络、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信念。

  正如星巴说,保护非洲的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不仅是非洲人的责任,也是全体世界公民的责任。他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像自己一样,为保护野生动物、自然环境等全人类共同的事业走到一起,携手努力创造一个更美丽的地球。

  一名意大利人在目睹当地华人志愿者的所作所为之后说道,从华人爱护动物的行动中,我们看到了华人的爱和慈善。

  放眼海外,无数华人志愿者正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无偿地投入保护环境、拯救野生动物的事业中。在他们看来,野生动物作为人类的朋友,是自然生态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与人类一同构成了和谐的生态环境大家园。但是在保护濒危野生物种的过程中,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携手合作,才能为人类创建出一个更美好的生态家园。(杨宁 雷蕾)

【编辑:朱峰】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