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华人坚守手绘电影布技艺 见证老行业兴衰
中新网3月15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许多老行业已没落,也有一些经演变之后不断与时并进,仍然为社会所需。
祖籍福建的洪豪狮(62岁)是当地唯一仍投身手绘电影画布的画家。自手绘电影画布20年前被商业喷墨式打印机取代以来,他没再画过自己所最爱的电影画布了。
洪豪狮从小就有绘画天分,手里的铅笔从来不是为写功课,而是在灵感突来,能随时记录下脑海里的浮影。他只会说福建话:“我对读书没兴趣,念到小六毕业,就告诉父母我不想读书了。”
于是,他的父母通过一名在电影公司工作的朋友,介绍洪豪狮到南国电影广告公司工作。洪豪狮说:“我当时在公司打杂,是职位最低的职员,吃饭也是等所有人吃饱了才吃。公司包三餐外,每月支付我薪水20元。”
洪豪狮1963年加入南国,公司正处于巅峰期。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是当地电影的黄金时代,邵氏兄弟有限公司和国泰机构两大电影商出品的华语和马来片吸引了大批观众。
电影业蓬勃带动了电影画布制作行业。当年的电影画布制作公司有“南国”、“黎明”、“阳光”、“红白”及“万象”。“南国”最负盛名,单是一家大电影商的订单就有20到50张画布。洪豪狮说,为了在短短几天内赶出订单,公司上下40多名职员日夜赶工。
洪豪狮的艺术才华很快就被老板发现。他说:“画布师傅收工了,我会去偷师,自己练习绘画技巧。有一天,老板看到我的画,就立刻安排我加入上底色的团队。我学画一向无师自通,老板看得起我,我很快就当上画布画家,一天可画上三四张大型画布。”
画布主要分三种尺寸:3英尺长、6英尺长和24英尺长。首都戏院和丽都戏院有自己的画布尺寸要求,比最大型的24英尺标准尺寸还要大。
“南国”制作电影画布过程如工厂一样,整个制作团队分成五个制作小组:木工和裁缝小组负责把一卷卷的麻织布割成标准尺寸,然后把布缝起来,钉在木框架上。设计师按照电影公司提供的剧照和海报,为电影画布设计起稿,然后另一个小组把这起稿通过投影机投射到画布上,再快速勾勒出基本的线条。负责上底色的小组为空白画布涂上颜色,最重要的绘画工作就交给画布师傅,让他们把电影明星们的脸孔尽显画布上。最后,一个负责捶字的小组在画布捶上片名及其他字样,电影画布于是大功告成。
洪豪狮说:“我们当时就像是人肉影印机,天天把一幅幅电影画布从头画起,我们的工作相当辛苦,但这份工作让我如鱼得水。每天眼睛一张开就想着工作,连老板都忍不住问我,难道不会累吗?”
1980年代,市场上开始推出商业喷墨式打印机,让电影海报制作变得简单许多,加上电影业随着录像带的崛起而受到冲击,电影画布制作行业受到沉重一击后一蹶不振,很快就没落了。
洪豪狮在1987年离开“南国”自立“豪明牌业广告画室”,也不得不与时并进,改做广告板印刷和制造展览布景的生意。他说:“1990年代已很少订单,到了2000年,这行业几乎没有人做了。”(司徒晓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