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意华商谈欧洲华商经济 蓄势待发酝酿崭新模式
中新网6月25日电 据意大利侨网报道,近日,记者就欧洲华商发展问题采访了意大利华商戴小璋先生。
戴小璋表示,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意大利华商经济规模远远超过旅意华人几代人的积累,还解决了意大利30多万华人自己的海外就业问题,为意大利华商的转型与升级奠定了扎实的物质方面以及其他方面的基础。经历几年欧债危机洗礼与调整,意大利华商经济更加加深与当地的主流经济的融合程度,一种崭新的华商经济模式在风雨之中悄悄地酝酿着。
他指出,欧洲华商经济的源头:罗马贸易市场形成于1996年,历经三个阶段:
一、1996年到2002年,用七年时间走完新兴市场的博杀阶段。
当时的市场是初建的新兴市场,呈现浓厚利多销的特点,是罗马贸易原始资本积累最快速的阶段。有一些标志性现象,最高的一家贸易一年销售450个货柜的服装,一天销售10个货柜的服装为常事。在这个市场上也创造许多神话,当时的市场凡是开店的就没有不挣钱的。
二、2003年到2009年,也用了七年时间走完了成熟市场的发展阶段。市场为成熟市场,特点是薄利多销, 2003年也是华商规模发展最快的一年,当时一大批大赦后有了居留的华人马上加入贸易市场。由于市场规模迅速猛增,市场内在规律需要华商内部进行一定的调整与平衡,加上当时意大利海关针对突然增加的华人货柜进行集中打击,这从客观上也加快罗马贸易调整的力度与速度。这个时候在前期发展比较好的一大批华商贸易企业,一则出于市场经营环境的恶化,二则出于资金的安全,就纷纷加入到回国创业的大军里,这对罗马贸易这个群体来说是非常遗憾的一件事情,这批资金的退出也大大推迟了罗马贸易市场健康发展的速度与力度。也大大延误了罗马贸易市场转型与升级的最佳时机。但却加快与创造了西班牙华商贸易市场与法国华商贸易市场的建立,为欧洲华商市场的普及化、纵深化与网络化奠定了基础。从这个阶段开始,欧洲华商经济真正实现从点到线(渠道),再到面(网络)的市场布局。
3、从2010年开始,这个市场进入规范市场的转型阶段。特点是薄利也不多销,市场进入到有史以来最大的调整阶段。面对2008年之后的欧债危机呈常态化与长期化的状况下,法制成本与社会成本剧增,市场分歧越来越大,一部分回国参与温州的“高利贷”,成为“高利贷”市场的第一出资人,损失很大;一部分利用自己在经营过程中与当地企业建立起来的互相信任,又比当地企业了解中国市场情况的优势与当地企业捆绑回国发展,如宁波北仑的葡萄酒市场就有大批华商的身影;一部分转向当地本土化程度比较高的行业,如WOK,酒吧等等;一部分坚守市场等待新的时机到来。在全球市场走势十分不确定的大背景下,我们无法对这种市场分歧做出优劣的预判,但欧洲华商经济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拐点,这是可以确定的。
戴小璋表示,当欧洲华商经济的源头:罗马贸易市场在进行深度调整的时刻,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以贸易为核心的,一般商品贸易为主体的欧洲华商经济在这一轮世界性经济格局大调整的背景下,它的黄金发展时期基本上已告结束,但技术贸易、服务产业等新型的华商经济在徐徐崛起,新的业态正在逐步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