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两华裔教授被业界赞对诺贝尔物理奖突破有贡献
中新网10月10日电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包括两名华裔教授在内的美国尔湾加大八名物理及天文系教授,被业界认为对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的两名学者去年7月确认“上帝粒子”的存在过程中不无贡献。被“点名”有贡献的华裔教授冯孝仁(Jonathan Feng)8日说,尔湾加大物理及天文系多年来确实发动不少人力、物力及金钱,投入相关研究。但谦称他的贡献比起两位实至名归的物理奖得主,根本不算什么。
2013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由英国物理学家希格斯(Peter Higgs)和比利时学者恩格勒(Francois Englert)获奖,肯定他们正确预言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的存在,及找寻称为“上帝粒子”的玻色子的成就。
希格斯是半世纪前利用标准模型提出后人称作“希格斯玻色子”的新粒子,其提供的“交互作用”让粒子具有质量。此前,质量只是一种现象和概念,并无理论能解释为何物质具有质量。
希格斯玻色子解释了基本物质质量,如果没有希格斯玻色子,人类及宇宙中其他所有相连的原子将不会存在,这项发现因此被誉为上世纪最重大的科学成就。
尔湾加大8日宣布,该校八位物理系教授及无数物理系学生,曾与瑞士日内瓦附近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合作,证实希格斯玻色子存在。另外,该校不少博士后研究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也曾与该大型强子对撞机合作,有助于希格斯和恩格勒在2012年7月确认粒子的存在。
被特别“点名”感谢的八位教授除华裔冯孝仁及陈慕昌(Mu-Chun Chen,音译)外,尚有Andrew Lankford、Arvind Rajaraman、 Tim Tait、Agnes Taffard、 Daniel Whiteson及Yuri Shirman。
冯孝仁说,希格斯提出的理论已有半世纪之久,之后连串相关研究都是跨国性,投入了数十个国家数以千计学者及数十亿元研究经费,以致该项研究去年7月获得突破时,被喻为是物理界大事。
他的角色在协助建立分子,并将研究结果分类,感觉上像是在做一件大海捞针的事,总之需要做的事太多了。 该项研究并须将使用不同母语的学者结合在一起,做出建设性研究,挑战度很高。
曾获尔湾加大“杰出教授奖”的冯孝仁,出生于密执安州,父亲来自上海,母亲是在旧金山出生的华裔。他拥有斯坦福大学物理博士学位,透露大学就读哈佛大学数学系,但后来对物理兴趣更浓,因此转换主修,专门研究分子,希望了解宇宙如何形成。
另一名被“点名”有贡献的女教授陈慕昌,是台湾大学毕业的杰出校友,拥有科罗拉多大学博士学位。(王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