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元宵节遇上情人节 海外华人也有“甜蜜的烦恼”
2月14日,既是今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也是西方的传统情人节,这样的难得邂逅19年一遇。对于海外华侨华人而言,如何过节似乎也成了一种甜蜜的烦恼。
父辈的传统VS年轻人的偏爱
是过元宵节还是过情人节呢?新华网记者经过调查后发现,老一辈华人有些仍会坚持传统过元宵节,但接受过西方文化洗礼的年轻人通常更青睐情人节。
家住阿根廷首都帕勒莫区的小吴是第二代移民,父亲20多年前来阿根廷创业,如今已小有成就。小吴从小接受阿根廷教育,过情人节是顺理成章的事,但他的父辈还是坚守着传统:“月圆人团圆,不管多重要的约会,先跟家里人吃完元宵节的元宵”——这是小吴父亲的训诫。
65岁的周先生在法国已生活30多年,祖籍浙江的他对于汤圆有着特别的喜好,所以他“一定要过元宵节”。在陈先生看来,情人节是年轻人更喜欢的节日。印尼华人文化学者余麦风也持相同观点,他告诉记者,现在年轻人很多接受西方教育,他们倾向于过情人节。
不过余麦风自己很少过情人节,他说:“一般华校出来的很少庆祝情人节,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大家过元宵节,很少过情人节。”余麦风说,元宵节当天,雅加达的校友会、华社会会牵头联欢,大家在一起聚餐、相互拜年,还会给华社里的老教师派发红包。
同样在印尼,来自棉兰的27岁华人丹尼斯以前会和父母一起过元宵节,当天会放鞭炮,去亲戚朋友家走一走。不过“搬到雅加达后,现在基本上元宵节就是看看电视,吃吃火锅,没什么特别的庆祝活动”。丹尼斯告诉记者,雅加达很多华人并不过元宵节,元宵节当天也没什么特别活动,印尼庆祝元宵节的地方一般都位于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华人聚集的地方。
双节合璧:中西方文化巧融合
对大部分海外华侨华人而言,元宵节和情人节都不是节假日,都需要正常上班,两节“相逢”并不冲突,倒是喜上加喜。在元宵节脱离本土文化语境的背景下,不少人准备在过情人节时增添一些“元宵”元素。
“我可能会去中国超市找找有没有巧克力馅的汤圆,这样在情人节又可以吃到巧克力,又可以吃到汤圆,两不耽误,”在伦敦一家外企工作的刘佳告诉记者。
记者还了解到,有家庭的英国华人会选择回家与家人一起包饺子、煮元宵、或去中餐馆庆祝,一些华人也会选择下班后约上自己的另一半去酒吧、看电影、参加聚会等,以此来庆祝元宵情人双重节。
印尼小伙丹尼斯也说,他会和女朋友先过情人节,然后邀请女朋友到家里过元宵节,“如果她不愿意的话也不勉强”。
26岁的福建小伙小雷在阿根廷首都十一区跟哥哥一起做生意,春节前刚交到女朋友,正处于热恋中。眼前的情人节对他来说,是个难得的向对方表达爱意的机会。当记者问是过元宵节还是情人节时,小雷毫不迟疑地说:“两个节一起过。”
小雷打算下班后带女朋友回哥哥家一起吃元宵。“和春节一样,大家会坐在电脑前跟国内的爸爸妈妈亲戚们视频聊天,出门在外这份亲情不能丢的”。
40岁的陈先生已来阿根廷20多年,今年情人节和元宵节“撞车”对他有点麻烦,因为妻子是阿根廷人。最终协商的结果是:中午陪妻子过情人节,晚上带着孩子和母亲到朋友家包元宵。
陈先生对记者说,母亲年事已高,过中国的传统节日非常重要,特别在国外,节日能让她少些异国他乡的孤独感。对于孩子,虽然说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语,他内心还是希望他们能懂些中国的传统,过中国的节日。
结缘VS狂欢 节日内涵能否延伸?
整体而言,身在他乡的华侨华人想在鲜花和巧克力的重重包围中找寻一丝喜庆团圆的年味儿,的确有些困难。不过一碗元宵,一条微信,一个电话或一段视频,即便没有形式上的喧嚣,对客居他乡的游子来说却同样重要,因为这里面同样寄托着对家人、对故乡的深沉情感。
如何在海外更好地传承中国的节日文化,聊以慰藉游子的乡愁呢?或许美国人对情人节文化内涵的延伸值得借鉴。
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西方情人节也称“圣瓦伦丁节”,这个源自古罗马的节日相传因寄托着对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祝福而来。不过如今在美国,情人节早已超出“情人”的范畴,是一个全民性节日。下至幼儿园小朋友、上至耄耋老人都会在这一天互道祝福,传递对彼此的友爱和关心。洛杉矶阿卡迪亚市圣街小学26班的小朋友彼得,今年5岁的他要为班里的32位同学和老师每人送上一张他自己亲手绘制的情人节贺卡,送上一份祝福。
正如国内专家所指出的,“有情之人”皆可称为“情人”。西方的情人节可延伸为全民表情意、献爱心的节日,那么中国的元宵节呢?从“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寻觅良缘日到“春节的闭幕式”、“百姓的狂欢节”,元宵节的文化内涵随时代变迁正不断延伸变化。或许找出更多元宵节与西方节日的精神契合点,让中西方文化的精髓更有机融合,方能一解海外华人甜蜜的烦恼。(执笔记者海洋 参与记者叶书宏、赵燕燕、张超群、夏晓、尚栩、周檬、郑世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