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华裔市长李孟贤:可设纪念日纪念铁路华工

2014年05月23日 10:49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美华裔市长李孟贤:可设纪念日纪念铁路华工

  “你们一行的采访故事我早就听说了!”这是美国旧金山市市长李孟贤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5月14日,旧金山市首位华裔市长会见了“再寻沉默的道钉”赴美采访小组,并接受专访。

  一个多世纪前,大批华人跨越重洋到美国寻找自己的梦想,旧金山是他们追寻“金山梦”的第一站,华工在那里曾经洒下拼搏的汗水和血泪。至今,这里仍然是全美华人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

  谈及太平洋铁路华工的历史贡献,李孟贤说:“他们通过自己艰苦卓绝的奋斗,建成了美国最强大的经济命脉,推动了现代美国的崛起与发展,值得美国人永久纪念与敬仰。”

  华人是修建这条铁路的脊梁

  记者: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旧金山是我们此次采访的起点也是终点。我们从旧金山出发,沿着当年太平洋铁路的遗迹,一路挖掘当年铁路华工的故事,直到盐湖城。

  李孟贤:你们一行的采访故事我早就听说了,非常感谢你们的关注。我相信你们一定能真切地感受到太平洋铁路华工的艰辛,也能更好地向读者讲述铁路华工的故事。

  记者:您怎样看华人对太平洋铁路建设以及对旧金山发展的贡献?

  李孟贤:无论是太平洋铁路的建设还是旧金山的发展,华人都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这些华人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建成了美国最强大的经济命脉,值得永久纪念与敬仰。

  回顾历史,当年华工主要参加了太平洋铁路建设。当时,他们可能不知道等待他们的是什么:住着简易的帐篷,做着最辛苦的工作,拿着低廉的工资,攀山开路,对抗雪崩……我们至今仍不能确定,在这些危险的工作中有多少人殒命,但可以肯定的是人数不少。而这段历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被埋藏着。因为那个时候,美国人对华工和他们的家庭有着很深的歧视与误解。

  正因为当年的这些错误,我们今天才要动用大量的资源去挖掘这段历史。5月9日,美国劳工部正式将太平洋铁路华工列入美国的“荣誉堂”,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民间方面,也有很多人为挖掘这段历史付出了努力,比如进行铁路沿线的古今照片对比;寻访华工后裔,进行口述史研究等。我相信,这能让我们知道,到底谁是修建这条铁路的脊梁。

  当然,深入挖掘这段历史的大军中,华人是主力。政治领域,在议员赵美心的带动下,美国国会向当年的《排华法案》“表示遗憾”;民间方面,很多华人积极筹钱,修复了当年羁押抵美华人的天使岛羁候所,让人们记住这段历史。

  于我而言,也曾经对华人为美国作出如此大的贡献但事后却得不到认同感到惊讶。当选旧金山市市长后,我和前几任市长一样,为修复这段历史做更多的事。我想,历史不容忽视。

  可设纪念日纪念铁路华工

  记者: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很多人包括华人在内,对于铁路华工的历史细节并不了解。您认为,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并保护和传承好这段历史?

  李孟贤: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其中教育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大学、中小学的课本中都应该设相应的章节,讲述铁路华工艰苦卓绝的故事;应该告诉孩子们,这些华人漂洋过海,在美国作出了怎样的贡献,又有过哪些遭遇。他们的奋斗史能告诉我们,美国的经济基础是如何建成的。

  除此之外,铁路公司应该建立纪念碑来记录铁路华工的贡献,让每一个乘客都知道,是谁让他们有火车可坐。历史学家、艺术家、建筑学家也可以利用这一题材挖掘更多的故事,写成书籍、编成文艺作品、建设纪念馆等,填补历史的空缺并宣传这段历史,还可以设立一个纪念日,专门纪念太平洋铁路华工的贡献……总之,我们有很多工作值得去做。

  而作为旧金山市市长,我的努力也将是这些工作的一部分。

  记者:旧金山市有没有一些与广东合作的计划,来共同宣传、保护、传承铁路华工的历史以及美国华人的历史与文化?您有没有这方面的设想?

  李孟贤:目前,我们双方还没有制定专门的计划。旧金山是美国华人最为密集的城市之一,绝大多数华人都来自广东。我们要利用好这些优势,寻求与广东建立相关的合作计划。我们要增加机会,让中美两国的民众去了解、讨论这些历史,实现宣传、保护、传承铁路华工精神的目的。

  记者:您曾多次到访过广东,对广东的印象如何?

  李孟贤:非常好。广东也是我的祖籍地,我父亲出生于台山,母亲出生于广州。我有很多广东的朋友,所以非常愿意去广东,我们之间没有语言障碍。我每一次都会趁机探访华人的历史,希望当地企业、艺术家和学生来旧金山交流。因此,近年来,旧金山与广东的各方面联系都得到了加强。两地的交流可以增进我们的感情,大家共同致力于填补当年华工贡献的历史空缺。(赵杨 金强 邓博韬)

【编辑:南若然】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