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海外华人参政:欧美喜忧参半 亚洲亮点闪现(2)
欧洲华人参政喜忧参半 “西边不亮东边亮”
纵观欧洲华人参政版图则是喜忧参半,海峡西边的英国华人在遭遇滑铁卢的同时,东边的法国和德国华人则相继取得政坛上的突破,可谓“西边不亮东边亮”。
近年来,英国华人参政议政风气日浓,继8名华人参选2010年国会大选后,今年又有9名华人投入到地方议会选举。选举结果出乎预料,无一人当选,且获得的选票大多与当选者相距甚远。
自民党是此次选举的最大输家,9名华人中有6名代表自民党出征,自民党不被多数民众接受的政策也拖累了华人候选人。该党华人主席杜淑真活跃于英国政坛十多年,被视为2014年最有可能当选区议员的华人代表之一。她在14名候选人中获654票,排名第四,与最后一名当选人所得选票相差1200张。
华人的政治参与,不单指入党或参与选举,也包括普通民众参与投票,表达政治诉求等。调查发现,英国华人参与投票的意识非常薄弱,统计数字为不足两成。大部分受访者表示他们从未注册过投票,平时也比较少的关注英国政治。其原因包括语言障碍、族群散居、对政治制度缺乏了解、相对薄弱的经济因素等。
华人参政不仅受到自身问题的困扰,外部环境有时也是一大阻力。2014年5月,代表北爱尔兰联盟党的华人议员卢曼华就决定不再从政,这一决定和她今年所受到的持续种族歧视有关。今年早些时候,北爱牧师麦康奈尔形容伊斯兰教“野蛮”、“邪恶”,而北爱首席部长、民主统一党人罗宾逊发表言论表示支持。卢曼华对此“非常愤怒”,认为这是对少数族裔的歧视。尽管随后收到了几千条信息和花束表达善意和支持,但卢曼华仍决定2016年不再寻求连任。
英国华人参政之路并不平坦,而在海峡彼岸的法国,当地华人却取得了可喜的突破。2014年3月底,法国市镇选举揭晓,在巴黎华埠13区履职副区长6年的陈文雄成功当选巴黎市议员,从而创造了首位华裔入主巴黎市议会的纪录。另两位80后、在中国出生的华人王立杰和施伟明也分别当选巴黎19区和20区议员。
华人候选人巴黎“连胜”,在旅法华侨华人中引起热烈反响与期待。当地华媒称,在今年法国市镇选举投票率再创新低的情况下,华人投票、参政、议政的热情“逆势”高涨,说明华人候选人及选民形象的日渐成熟。在巴黎各区议员选举中,共有6名华人进入左右两个主流党派的选举名单,两大党竞相延揽华裔才俊,说明华人族群的分量在增加,而背后则透露出“中国分量”的飙升。
三位当选华人副区长都主管经济,凸显华商经济在当地举足轻重的地位。13区是巴黎最大华埠,巴黎19区、20区都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新一代移民的聚集区,华人商业圈的发展给这些本不富裕的区经济带来改观。而正深受经济危机困扰的当地,确实需要华人“父母官”来领导那些具“生意天才”的华商,为当地就业与发展带来新活力。
近几年在德国,华人参政也是风生水起。早在2010年11月,旅德华人顾裕华就历史性当选法兰克福外国人参事会议员,成为法兰克福该市第一位参政、议政的华人女性。
参政近三年顾裕华一直积极维护法兰克福华人的合法权益。她介绍,法兰克福外国人参事会历史上从来没有中国人参加竞选,这届亚洲也只有中国一个席位。她希望到2015年举行新的选举时,能有更多亚洲人参与竞选。
除了顾裕华,另一位华裔政治人物风头正劲。华谢盛友近日高票当选德国班贝格市市议员,引起舆论轰动。维基百科上如此描述他,“一名用中德文双语写作的记者和作家,欧洲华文作家协会副会长。”如今,描述还应加上“班贝格市市议员”这几个字。2014年3月,谢盛友所在的基社盟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班贝格市的议会选举中获得12个议员席位,成为该市第一大党。而谢盛友以第一名高票当选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