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海归:赛场不是唯一战场 做中外交流使者(图)
9月3日晚,“2014国际青年足球邀请赛”中国U-19国家队凭借海归小将魏敬宗的一粒点球战胜墨西哥队。同时,无论是刚刚过去的南京青奥会还是即将到来的仁川亚运会,都有海归运动员的身影。通过对一些体育海归的采访,我们发现,他们的精彩不仅仅局限于赛场。
做中外体育交流的使者
留学法国的丁朝霞曾是中国国家跆拳道队的一员,并在运动生涯期间取得跆拳道的世界冠军。赛场上的意外使她退出竞技赛场,选择到法国留学,实现了职业生涯的成功转型。
丁朝霞建立的“Marianne Yi”协会,致力于继承与发扬养生、武道等传统文化。在今年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协会举行了一系列体育交流活动,受到业内人士的肯定。留学期间,丁朝霞认识了许多外国专业教练,并与他们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比如活动中邀请的自卫术教练,他在法国精英特种部队执教20年,获得6次法国拳击冠军,把这样有实战经验又会教学的人请来做培训,给大家带来了不一样的收获。
丁朝霞坦言:“语言优势以及多年海外求学的经历使我更有信心将中外体育结合在一起的工作,使大家接受更具国际化的理念。”
用专栏浓缩体育赛场上的人生
国家足管中心综合部分管新闻工作的副主任黄诗薇,曾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求学。在对她有了解的友人看来:“这是一个对体育十分狂热的姑娘。黄诗薇不仅在本科阶段学习的是体育传媒专业,曾经写过体育专栏,在美国期间还做了NBA的记者。”
提起她的体育专栏,黄诗薇有自己的见解:“开始试水写体育专栏,不过读者对象不是体育迷。身为一名体育工作者,我尝试写出一种‘疏离感’,八卦也好,闲扯也罢,体育场即浓缩人生,上演的都是人性中最梦幻性,也最平凡恒常的一幕幕。希望有人和我一样,觉得这一切欢乐苦悲都好迷人,值得探听。”
从跳高冠军到家族企业掌门人
一些海归自始至终都在从事与体育相关的行业,而另一些则成功转型,在其它领域为社会创造更大的财富。
曾为广东省跳高冠军的周颖,在父亲建议下到英国雷丁大学读MBA,如今掌管由父亲创办的粮食企业。“慢不得,等不得,不要将时间花在无谓的事情上。”周颖回国接手企业后,父亲不断督促她。为了掌握大米加工和粮油机电技术,她从头学习大米工艺学、流体力学等相关课程,将中专到大学的课本全部啃完。在株洲“100个全国第一”中,她家企业开发的第一台变频米机入列。
“我的目标是做百年老店。不求最大,但求最专最精。”周颖说,“企业目前最缺的是人才,我准备和父亲一起编教材,请自己的英国老师和美国同学前来讲学,在株洲办一所‘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大米工艺技术学院’。”(李梦泽 徐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