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为桥 助中华文化在澳大利亚开枝散叶
中新社北京3月25日电 (付强)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1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时隔一周,李克强出访澳大利亚,文化交流合作也被纳入行程。
中澳文化交流近年来日趋频繁,在2017年春节,“文化中国·四海同春”艺术团到访澳大利亚四城,掀起一波中华文化热潮。这也是自2010年以来,中国国务院侨办连续第8年组派“四海同春”艺术团组赴澳演出。
“澳大利亚是崇尚多元语言、多元文化的国家。中华文化能成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四海同春’等文化品牌活动是重要推手”。在澳生活已有数十年的悉尼大学终身教授冯大淦说。
除“四海同春”外,国务院侨办还多次在澳举办“中华文化大乐园”,邀请华裔青少年和当地学生共同参与,展示中华文化魅力,促进中澳文化交流。
助推文化“走出去”的同时,国务院侨办更着力让文化“融进去”。“支持和促进海外侨社文化建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说。
余俊武1987年来澳留学,30年来一直坚持推广中华文化。2014年5月,国务院侨办在海外指导组建本土华人艺术团,悉尼华星艺术团成为首批试点,余俊武任团长。
“把华侨华人对中华文化的渴望,形成传播和推广中华文化的强大动力”。怀揣这一目标,借助本土化资源优势,余俊武率艺术团逐渐打响华星品牌;“华星艺术节”、“华星大舞台”、“悉尼春节嘉年华”、“华星之夜”等活动轮番上演,让常态化的中华文化表演走进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
今年春节,悉尼华星艺术团再度参演“四海同春”,并和珀斯华星艺术团分别组织了“华星闪耀”新春庆祝活动,在所在城市引发高度关注。
华侨华人长期以来是传播中华文化的主力军,为了让更多在澳成长的华裔青少年掌握中文、了解中华文化,国务院侨办通过名师巡讲、华文教师远程培训、提供教材及中文读物等形式,多措并举支持开展华文教育。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全澳大中小学及民间学习中文的人数,保守估计已达15万。
周末制华文学校、将中文设为外语学习科目的公立中小学,以及设立中文课程的高等院校,三者共同构成了澳大利亚的华文教育体系。其中,华文学校是发展华文教育的主要力量,约有140所,学生近4万人;后两类则是华文教育融入主流社会的重要标志。
Banyule小学是墨尔本市最早开设中文课的主流学校之一,祖籍浙江文成的胡雪已在此担任中文教师4年有余。她在接受记者连线采访时表示,最近几年,报名学习中文的当地学生明显增加,其中不少是受华裔同学影响,从而对中文乃至中华文化产生兴趣。
“有个叫何伟的学生很有人缘,与不少当地学生成了朋友,平时经常用英文向这些澳大利亚孩子讲他从父母处听来的中国神话故事。一来二去,大家也迷上了中华文化,结伴报了中文课”。胡雪说,别看孩子还小,已经不知不觉成了传播中华文化的小使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