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PK瑞士制造:走时准确度,中国表不比瑞士表差

2017年10月17日 16:45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 

  从代工名表看中国制造PK瑞士制造:走时准确度,中国表不比瑞士表差

  【环球时报赴瑞士特约记者 青木 环球时报记者 陈青青】编者按:“你买的瑞士名表会不会有中国代工?”在网络上,时常能看到这样谈论中国制表企业代工瑞士品牌手表的帖子。实际上,瑞士品牌的神话和生命力仍在流传和延续,瑞士名表海外代工的现象只是全球化的一个缩影,但更多折射出中国制造业的变迁。《环球时报》记者近日在瑞士和国内的调查显示,中国钟表行业代工制造商的迅猛增长已带来钟表自主品牌的崛起,改变着“瑞士手表占据高端市场,国产表以中低端为主”的旧有产销格局。瑞士手表业协会会长接受采访时强调,中国制表业发展给全球带来竞争是好事。而中国高端品牌制造商的苦恼是,国产高端表进入国际市场时会受到传统高端品牌的打压。中国的精密制造水平在不断提高,但缺少的或许就是瑞士名表背后的荣耀感、极致感以及品牌背后的文化故事。

  瑞士名表对华出口不降反升

  瑞士西北部汝拉山区景色优美,也是瑞士的钟表产区,很多闻名遐迩的瑞士品牌钟表就产自这里。《环球时报》记者国庆节假期从瑞士首都伯尔尼驾车,前往位于汝拉山区索伊米亚小镇的浪琴制表公司总部采访。让记者没想到的是,到了小镇,就看到浪琴公司总部前飘扬着五星红旗。浪琴国际品牌协调员玛丽昂•特鲁梅尔向记者大赞“中国市场对浪琴等瑞士品牌手表的重要性”。

  富丽堂皇的浪琴博物馆讲述着浪琴185年来的历史——1832年,奥古斯特•阿加西接管了一家小型钟表店。此后上百年的发展,浪琴成为瑞士五大品牌手表之一,并和其他品牌的瑞士名表挺过数次危机。其中一次是上世纪70年代初,廉价的亚洲产石英表几乎摧毁瑞士制表业。之后,瑞士钟表业进行大重组,如最大的钟表集团斯沃琪集团,下面有浪琴、欧米茄、雷达、斯沃琪等品牌。每个品牌进行产品精简,制定有针对性的销售目标,避免了相互残杀。另一次大的危机就是苹果智能手表的出现。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德勤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智能手表的销量已超过瑞士手表。对此,特鲁梅尔不以为然,她认为智能手表就是手腕上的手机,每一两年就要换新的,而一块瑞士手表可以几代人戴。瑞士钟表工业协会的数据也让本国手表制造商们感到乐观——今年头8个月,瑞士手表出口同比增长1.2%,特别是对华出口同比增幅19%。

  德勤调查60多位手表制造商高管的数据也显示,71%的高管预测未来12个月中国需求将进一步扩大。瑞士手表制造商一致认为,瑞士品牌长期生存取决于强调自身的历史价值。瑞士钟表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瑞士每年大约生产3000万块钟表,占全世界钟表产品的2.5%。瑞士表业占世界贵重钟表的份额高达50%以上。在全球售出的价值1000瑞士法郎(1瑞郎约合6.75元人民币)以上的手表中,95%都是瑞士制造。

  中国人对瑞士高端手表的认同度很高,带动瑞士手表销量的增长。香港贸易发展局的报告显示,中国进口钟表总额的约77.1%集中于瑞士、日本、新加坡等国,其中瑞士占绝大部分份额。不过,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产品都包含“中国制造”因素,瑞士手表也不例外。

  瑞士制表业严把人才关

  在浪琴总部博物馆的档案区,《环球时报》记者看到总计超过800本的生产与销售档案,记载着在信息科技革命前浪琴生产的1500万块表的所有数据。据特鲁梅尔介绍,浪琴每天都会接到10至15个全球各地“表友”打来的电话,查询手中持有的表款详情。即使是一百多年前生产的表款,如果坏了也可以拿回来修。展区内还密密麻麻陈列着制表匠预留的替换零件,每个零件都用蜡纸包裹,放在小盒子里。

  在制表车间,有不少表匠正在聚精会神地忙着各自的活儿。一名装配工把一个细小得连肉眼都很难看清的零件装到手表上,再不断地进行调试。“每一道工序的质量合格率都必须是100%。”家住日内瓦的资深制表匠尤纳斯向《环球时报》记者透露,在瑞士,培养某一工序上的钟表技工需要3年,钟表修理师则要4年。如果是一名掌握完整技术的制表匠至少要5年以上。许多钟表学徒工一面在企业参加实习,一面在学校接受培训。在瑞士钟表业,刚完成学徒阶段的人,月薪一般有四五千瑞郎,工作几年后能有8000瑞郎。掌握完整技术的制表匠月薪甚至超过1万瑞郎。尽管制表匠供不应求,但瑞士7家大的制表学校仍严格把关人才培训,每年毕业人数仅为300人左右。

  尤纳斯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公司目前已经在生产高质量的钟表零件,而拥有大批钟表制造业顶尖人才是“瑞士制造”必须保持的一大优势,这方面中国制造业可以借鉴。瑞士钟表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上世纪60年代,瑞士制表业从业者达到顶峰,1500家制表企业雇了9万人。但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尚存的数百家企业员工总数仅为3万人左右。目前的情形也不错,有5.7万员工就职活跃在制表业的500家公司。如果加上间接与此行业相关的岗位,瑞士目前依赖于钟表业的就业人数达到10万。

  谈到瑞士高端手表为何能继续受全球消费者青睐,瑞士苏黎世经济政策学者卢卡斯•贝西曼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瑞士人的性格有点沉闷,显得缜密、有节制,做事要求严格,但又很灵巧。

  特鲁梅尔则强调,从制表业上看,瑞士人比德国人还要严谨,但瑞士人并非不求创新。上世纪70年代危机后,浪琴就研发生产高精确度模拟石英表。现在,大型制表公司都设有研发中心。与其他国家的手表相比,瑞士手表更懂得宣传。特鲁梅尔向记者透露,在浪琴,销售和研发是公司中支出最大的部门。瑞士钟表工业协会负责人帕什也曾表示,加强“瑞士制造”标签的管理对瑞士钟表制造商的可信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瑞士制造”是个非常重要的卖点——平均算下来,它为售出的每块表添加20%的附加价值,每年为整个制表业创造数十亿瑞郎收入。此外,一些顶尖品牌还会在瑞士官方标准之上,自建全新的质检体系。

  走时准确度,中国表不比瑞士表差

  珠三角地区有强有力的代工产业,有业内人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全球约九成的高端表品牌都选择与这里合作。香港得利钟表制品厂有限公司常务总经理刘仁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在过去几十年,中国在钟表制造方面取得巨大发展。对比30年前,在制造水平方面,还是有质的飞跃。”中国钟表协会的介绍显示,这家成立于香港的钟表企业在被称为“世界工厂”的广东东莞拥有1.85万平方米的厂房,手表年产量达360万块,其中为高端手表生产表壳60万套,成为一些国际手表品牌的代工制造商。今年年初,得利钟表也到瑞士参加世界最大钟表珠宝展之一——巴塞尔钟表珠宝展,并在当地寻求合作机会。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手表行业生产制造及出口国,主要产区包括珠三角地区、福建、浙江、江苏、山东、天津。相关数据显示,中国钟表年出口量接近7亿块。中国手表产量占全球80%,深圳钟表占全球42%。

  中国钟表行业代工制造商的迅猛增长也带来钟表自主品牌的崛起。“瞄准瑞士,加大研发。”这是深圳钟表业这些年的做法,既全方位寻找自身差距,也强调靠工匠精神来推动精密制造水准的提升。“深圳制造”钟表品牌市场占有率占国产品牌60%以上,目前拥有上百个自主品牌。

  万希泉钟表(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连海林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对比瑞士近两百年的高端手表制造史,“中国制造”年限不算太长,但在工艺水平上,比如走时准确度,中国的水平已不比瑞士差。连海林说:“主要的差距还是在打磨的方面,(中国制造)还没有达到他们的工艺水准。

  过去在人们心目中留下的印象——瑞士手表占据高端市场,国产表以中低端为主。瑞士苏黎世经济政策学者卢卡斯•贝西曼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主要是因为过去中国手表的价格太便宜,才是瑞士手表的几十分之一。谈到中国制表业“瞄准瑞士”,他认为,尽管在历史和品牌文化价值上很难追赶瑞士手表,但中国手表现在在技术和研发上正不断缩小与瑞士手表的差距。他还建议,就像中国发展电动汽车的战略一样,中国不妨多研制生产智能手表,占领全球手表市场。

  瑞士手表经历过危机,也进入过低潮期,这让瑞士制造业始终保持着危机感。“‘瑞士制造’输给‘中国制造’。”瑞士《每日导报》去年9月底曾报道,捷克里奥快铁公司放弃瑞士Stadler列车公司的产品,转而选择中国中车的动车。

  尽管中国代工和自主品牌的崛起给瑞士品牌带来压力,但瑞士钟表工业协会主席帕什认为,竞争对钟表行业发展非常重要,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样的竞争趋势显而易见,但我坚持认为,瑞士品牌的生命力是很强的。”

  采访中,特鲁梅尔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从2017年起,瑞士联邦委员会规定,无论是手表还是食品,使用“瑞士制造”的产品必须达到严格标准:一是应在瑞士境内制造,二是配料或原材料80%必须产自瑞士。不过,每个行业比例要求有所不同。

  在刘仁看来,这一规定的出台,无疑对许多代工和中国钟表制造商产生影响,得利钟表也随之调整战略,从去年开始在瑞士本地投资建厂。虽然中国代工生产在瑞士钟表行业已扮演重要角色,但“中国制造”想超越“瑞士制造”仍有两大痛点亟待解决。一是设计方面,“瑞士制造”在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二是瑞士品牌的发展和推广领先于中国,消费者购买瑞士手表时,对品牌的“价值期望”目前还是中国品牌无法企及的。他举例说:“假设在瑞士卖2500元的手表和在中国香港卖1200元的手表或者大陆卖500元的手表,其实它们的差异不会很大,但我还是会觉得,买一块瑞士手表会很值。”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资深钟表行业人士也表示,虽然中国很多企业都为“瑞士制造”代工,但核心部件——比如机芯的技术,瑞士人仍然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此外,在制定价格方面,国产高端表也会在进入国际市场时遭遇打压。

  “另外,中国出口的零部件中,水平也有参差不齐的情况。”在刘仁看来,瑞士的工匠精神往往体现在“一辈子就做一件事”上,而这也正是“中国制造”前些年所缺少的,他相信,国内的制造商会像瑞士人那样专注,将一个产品做到极致。

【编辑:李夏君】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