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这新时代:我在马尼拉教中文
中共十九大昭示,中国进入一个新时代。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对世界作出的贡献,新的高度在砥砺奋进中积累、质变。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广泛团结联系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今,新的征程已经开启。
“‘侨’这新时代”主题征文活动发起后,海内外侨界踊跃来稿。一篇篇优秀征文陆续与大家见面,共同讲述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眼中、心中的新时代。
——编者按
吾以吾心荐轩辕
——我在马尼拉教中文
韩昕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2016年的春天,马尼拉七色光文化教育传播学校一年一度的毕业典礼上,十几个黄皮肤、黑头发的七八岁小孩儿,小脸扬起,表情稚气而认真,正在用中文抑扬顿挫地背诵《声律启蒙》,如不特别介绍,谁能想到他们是土生土长的菲律宾小朋友呢!
2012年秋风渐起的时节,我的生活在此拐了个弯。受中国国侨办外派,奔赴国境之南的菲律宾,在华校做了一名华文教师。教龄二十余年一直带高中学生的我怎么也没料到,在马尼拉竟然开始了幼儿教育的生涯。至今难忘小小班第一节中文课的囧态:穿着纸尿裤的宝宝,走路摇摇晃晃,交流只会英文单词一个一个往外“蹦”。我拿着玩具和他们玩,张开双手想要抱抱他们,音乐响起想要和他们一起舞蹈,结果呢,宝宝们满脸惊恐躲在YY(菲律宾当地对佣人的习惯称呼)怀里号啕大哭,有的干脆背过身子连一个哭脸都不给我看。天哪,真的是令我崩溃的一天!
开弓没有回头箭。半年的摸爬滚打,在学校领导老师手把手地传帮带下,渐渐的,孩子们与我亲近起来,教学终于找到了感觉,工作步入正轨,一年后良好的教学效果开始呈现出来。难忘2014年9月迎考HSK攻坚战,考试前一周校长突然通知我:“韩老师,本学期你虽然没带一级、二级班,但这两个班的HSK考前辅导还得交给你,考试成绩如何关系到我们学校明年招生情况的好坏,你要多费费心啊。”看着校长焦虑且期待的眼神,我郑重点头答应下来。一摸底我傻眼了:一周后要考试了,两个班学生还没有系统的进行过针对性的辅导集训,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参加的考试级别还不一样。每天的辅导时间只有一个小时,学生程度参差不齐,要通过考试,可能吗?真让人心急如焚,我给自己打气“拼了吧”!好在之前带过他们一年多,了解这些孩子的脾气秉性,接下来就是紧锣密鼓地分级别辅导集训、同级别一个个“过筛子”。
当天的复习任务学生完成一个放走一个,直到最后一个学生达标离开。一个小时的课常常两个小时我都走不出教室,家长们没有一个人催促,乖乖等在外面。几天后,过度的焦虑疲惫,我的嗓子失声了!就这样我还是继续坚持,并在周六加班,对孩子进行了考前最后一次的“实战演练”和心理压力疏导。
两个月后,检验成果的日子终于来到了。室内一片寂静,老师和孩子们围在电脑前,凝神敛气盯着屏幕,成绩出来啦,除了一名学生基础实在太差,其他学生全部通过,参加二级考试的“粗心大王”黄瀚还令人惊喜的拿到了满分。
“yes!yes!yes!”我挥舞着双臂,禁不住大喊三声,这时屋内沸腾了,掌声响了起来,孩子们高兴地唱啊跳啊。黄瀚朝我飞奔过来,扑进我怀里,“老师,我终于拿到满分啦,谢谢你。”小家伙的眼里含着泪水,我的眼眶也湿润了。真的是像一场战斗,为热爱学中文的孩子努力而战,为支持孩子学中文的家长们热切的目光而战,为海外华校默默奉献的华文教育前辈们而战,也为自己的使命而战。鏖战日子里,压力山大、情绪压抑至崩溃的边缘。每天回到宿舍累得虚脱,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但在看到成绩的那一刻,这一切都得到了释放。那一周的辛苦都变成了欣慰的回忆,温馨而隽永。
“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留根、铸魂、圆梦都与中华文化的传播息息相关,是每一位外派老师担负的使命,如何将中华文化“润物细无声”的渗透进日常的华语教学,如何让课程中所蕴含的中国意识、国际视野和人类文明的情怀丰盈儿童的内心,成了我的新课题。马尼拉七色光文化教育传播学校,只是一所语言辅导学校,学生加起来不过百余人,学校场地相对狭小,没有办法像其他正规学校开展大型的活动。只能“螺蛳壳里做道场”,想办法把有限课堂拓展出无限的空间。
梳理常用的教学模式,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我把古诗词引入了课堂。中班孩子三四岁适合学习五言的,大班和一级、二级班学习七言及宋词。我们的课堂成了一幅4D图:孩子们张开小嘴,“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奶声奶气,脆脆生生朗诵着,同时跟着老师还做出仰天长吟、梳理羽毛、划水摆臀的动作,真是可爱极了!一级班的孩子们自己动手编课堂剧。“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抬手、俯仰、擦泪、沉吟,举手投足中把这首诗的意境还真演绎出来了。有的孩子回到家,还表演朗诵给懂中文的长辈。煜嘉的奶奶特地到学校抓住我的手激动地说:“听到孩子用中文朗读珍藏心里不敢轻易触碰的诗句,思乡的闸门‘咣’的一声就拉开了,乡音无改鬓毛衰,故土难忘泪朦胧啊。谢谢老师在孩子心里种下根,让我们祖孙隔代人有了共同的话题”。
菲律宾这个国家,人民热情而浪漫。YY们一边做着家务载歌载舞,似乎不是在劳作反而是满心的享受。有一次连天雨过后出门购物,经过一个贫民区,低矮的棚屋,不远处是污泥浊水的池塘,一位瘦骨嶙峋的少年,全身只穿一件热裤,手中拿着播放机,光着脚,随音乐开心摇摆,周围的妇女小孩子穿着简朴,人人一双夹脚拖鞋,又唱又跳“嗨”翻了天。再有就是小孩子天生喜欢画画,我的小学生们,来到校园上课前,爱动的高歌劲舞一番,爱静的把自己的绘画作品拿来彼此分享。
中菲合璧,把中文歌曲引入课堂又成为我传播中华文化的第二种探索模式。每节课抽出五到十分钟学唱中文歌曲,歌曲内容选择围绕真善、快乐、友谊、乡愁等能突出中华文化的主题,以及反映国内少儿积极向上的经典儿童歌曲。首先把带着汉语拼音的歌词提前写在黑板上,一进教师,孩子们便开始了拼音大赛,七嘴八舌的不一会儿就把字读熟悉了,我把歌词大意简单做一介绍,稍微有难度的词意,就由中文基础好的同学在黑板上画出来,或者借助电脑影像呈现出来。音乐一起由着孩子们跟唱。一节课唱一段。三两周下来就把一首歌唱得滚瓜烂熟了。几年下来我的学生学会了歌曲《新年好》、《虫儿飞》、《蝴蝶》、《十二生肖》、《我是一条小青龙》、《我有一个家》、《爱我你就抱抱我》、《加油歌》、《我真的很不错》、《大风车》、《春天在哪里》、《乡间小路》、《踏浪》、《让我们荡起双桨》、《荷塘月色》《友谊之花万里香》、《欢乐颂》、《鼓浪屿之波》、《爱的奉献》、《同一首歌》、《我和我的祖国》、《万里长城万里长》等。一级班的王咏恩同学,还在她学校的“中文周”活动中,着旗袍,演唱《同一首歌》,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甚至吸引了她的好几位同学都到我们七色光来学习中文。
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越来越好,我又把浅显的古代经典《三字经》、《百家姓》、《声律启蒙》、《少年中国说》等引入了课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从中孩子们知道了孝顺父母、敬爱师友,兄弟姐妹家人要相亲相爱等中华传统美德。张伟城,2012年5岁时还不会系鞋带,2014年,已懂得自己完成作业,让忙碌的爸爸妈妈放心。孩子们读了“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始终。自羲农,至黄帝……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初步了解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沿革。林爱媛爸爸高兴地告诉我,在用中文和奶奶聊天时,林爱媛说:“奶奶,我知道为什么我们是炎黄子孙,我讲给你听啊”。奶奶高兴地都掉眼泪了。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给孩子们重塑多彩的中华文化课堂是我的第三种尝试。我本人喜欢旅游摄影,回国度假时,我总要抽出时间旅行,一路上把祖国的大好河山、名胜古迹及能反映新时代、新面貌、新变化的景物拍下来,在新的学期与我的孩子们分享,“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得尧阶三丈高”的长城,“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的泰山,“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西湖,“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南京凤凰台,“鸥鸟群嬉,不触不惊;菡萏成列,若将若迎”的苏州园林,“云南背一川,无雁到峰前”的云南大理,“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的大西北,“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三峡,上海的城隍庙、东方明珠塔,香港的紫荆花,“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的澳门大三巴,“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的澎湖湾等等。不再是之前网络遥远且陌生的呈现,而是由身边的老师包含挚爱骄傲的情感把刚出锅的热腾腾的“中国味道”双手奉上,让欢喜雀跃的小家伙们大快朵颐这视觉盛宴。
随之便是家长的奔走相告。黄瀚妈妈说:“今年放假我们要带黄瀚去厦门,要到南普陀去拜拜,他说要当我们的中文翻译呢。”王咏恩说:“爸爸要到中国做生意,答应带我到北京爬长城,吃烤鸭”。张友正说:“今年中国年,我们要去哈尔滨看雪”。还有林炫凯、林旭凯哥俩要去台湾日月潭划船、去阿里山坐小火车、去101大楼俯瞰……
2012-2016,四年的时光啊,当年的那个只知道哭的纸尿裤妞妞,长成会讲“三个和尚没水吃”故事的小姑娘;那个写着字睡着的呆萌小子已经成为我的课堂小助理;那对嬉笑疯闹的双胞胎秋桦、俊桥当了小老师,在家中争着教妈妈说中文;那个上蹿下跳的“孙猴子”在马尼拉名校侨中学院的入学测试中拿到了中文第一名……
2016年春天,依依不舍中,我离开了马尼拉。如今,2017年很快也要画句号了。四年的外派花絮时常出现在我的七彩梦里,孩子们的笑声响起在我下午茶的氤氲里;小可爱们的一颦一蹙复制于我现在学生的顾盼生姿里,稚气灵动的绘画出现在我诗与远方的旅程里……
一座教堂,一首歌,一丝茉莉香,一声“Hi,mum”(菲律宾人对已婚女人的称呼),就能让我梦回千岛(菲律宾又称千岛之国)。回到马尼拉,回到七色光,回到我可爱的孩子们身旁。
听,谁又在吟诵: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
【作者韩昕,2012-2016中国国侨办赴菲律宾外派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