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观察:中国“年味儿”漂海外 春风送暖到全球
中新网2月14日电 (吴合琴 赵多维)近年来,中国春节文化元素在海外“走红”,海外的过年氛围,也逐年升温。新年运势、接福纳祥,不再只是华人的传统理念,外国人也对此着迷。一盘自制水饺、一段生肖故事、一枚狗年邮票、一张京剧脸谱……这些承载着中国特色的元素在春节漂洋过海,传递给世界的,不只是中国传统文化名片,还有浓浓的“年味儿”。
【一盘饺子:“行走的年夜饭”传递年味】
——“漂洋过海去看你”
中国有句民谣“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每逢过年过节,都少不了饺子,薄薄的饺子皮里包裹着丰富的馅料,不仅美味还象征着团圆。
“来趟美国不容易,但能看看儿子,一家人在一起包顿饺子,这年过得才算完整了”美国华人小沈的母亲张女士说。小沈目前在加州上班,春节恰逢美国冬季假期结束,他没法请假回国过春节,但他的父母已在春节前夕赴美团聚。
时下,不少中国父母会借春节长假赴国外反向探亲。但那句“漂洋过海去看你”不是每对父母都能说走就走。身处异国他乡,大年夜想吃一盘韭菜鸡蛋馅的饺子,咋整?别急,父母去不了美国,中国大厨替你代劳。
日前,中国美食活动——“欢乐春节-行走的年夜饭”抵达美国洛杉矶。百年中华老字号餐饮业将烤鸭、鱼香虾球、水饺等中国“舌尖上”的味道带到大洋彼岸,为侨居海外的华人华侨传递家乡的味道。
担任此次“年夜饭”厨艺技术指导的孙晓春说:“1985年到美国参加过厨艺表演,那会儿唐人街的中餐不怎么理想,但现在中餐在美国飞跃发展,中餐馆不但多了,技术也不错。”
当地美国人对春节和“年夜饭”也有自己的理解,比弗利山市会议及旅游负责人玛丽•桑德斯表示:“当时我最先发现自己属牛,随后去了解它的意思,逐渐开始了解春节文化,即将到来的狗年意味着繁荣、进步,我对此很激动。”玛丽•桑德斯颇为兴奋,还用中文向中美两国朋友道贺“新年快乐”。
【十二生肖:“歪果仁”辨生肖盼好运】
——“希望今年收获爱情”
春节,已不仅仅是全球华侨华人的传统节日,海外的“洋女婿”也积极参与其中。华人李女士的丈夫保罗是一名法国人。有趣的是,每年春节,李女士常因为工作忙得焦头烂额,往往是保罗主动提出,希望加入庆祝中国新年的行列。
保罗说,法国人常常利用春节这个机会,“组团”去当地的中餐馆吃饭。中餐的饺子和较为符合法国人口味的糖醋里脊,都是他的最爱。而十二生肖也同样是法国人关心的话题,“生肖可能决定了这一年的‘运程’”,保罗说。
狗代表了忠诚,据说出生在狗年的人拥有善良、诚实、聪慧等特质。中新网记者对此进行了随机采访,了解关注生肖和“运程”的外国人不在少数。一名年轻男士用中文表示,“我的愿望是顺利毕业。”一名非洲裔男士表示,“今年想先挣它个一百万,希望能够实现。”一名白人女士说,“希望自己快乐、健康,当然还有收获爱情。”
“希望大家多吃好吃的,我知道这在中国很重要。大家接下来几周都会吃很多好东西,与家人团聚。珍惜挂念你的人,与他们一同欢庆春节。”一名外国女士向欢度春节的华人们送上了真挚的祝福。
【一枚邮票——生肖邮票缘何海外走红?】
——“从申请‘准生证’到全球普及”
数月前,全球各地就在为春节卯劲造势,生肖邮票等畅销纪念品早早“面世”。说起生肖邮票,还得从中国邮票发行的历史说起。1878年,清朝政府以蟠龙为图案,印制了中国第一套邮票,集邮界称其为“大龙邮票”。大龙邮票的发行标志着有数千年邮驿通信历史的中国,进入了采用现代通信方式的新时期。
1979年,生肖邮票“准生证”申请事宜被提上日程;1980年2月15日,新中国第一套生肖邮票——“猴票”正式发行,当年的生肖邮票叫“年票”。
据悉,世界上最早的生肖邮票诞生在1950年,由日本发行了虎年生肖邮票。随后,菲律宾、加拿大、匈牙利等国相继发行生肖邮票。如今,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了中国的生肖邮票。
生肖邮票缘何在海外走红?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党委副书记刘自雄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这是中国软硬实力提升的体现。
刘自雄表示,各国都有规模不小的华人社群,“他们把中国文化带入当地,包括节日、符号、生活方式等,成为当地多元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为当地政府和民间广泛接受。例如,有人就认为加拿大邮政公司发行生肖邮票,是主流社会对华人移民贡献的肯定。”
“由于邮票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收集生肖邮票成为一种文化消费活动。”刘自雄指出,作为小众收藏,收藏生肖邮票确实具有一定的保值增值潜力。各国发行的狗年生肖邮票各具特色,邮票迷们,你们收藏了吗?
【一场京剧:国粹盛宴海外赢得共鸣】
——“老戏骨直呼京剧太美”
2月17日,“文化中国•四海同春”艺术团将赴泰国、马来西亚等地进行慰侨演出。著名京剧演员王蓉蓉将随团为广大侨胞带去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在国内,年轻人对京剧的喜爱有限;但在国外,观众看京剧的热情很高。当他们看到京剧这种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会感到很亲切,也会被激发起无尽的思乡情怀。”王蓉蓉说。
几年前,王蓉蓉就随“四海同春”演出团,赴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访演。 “老戏骨”崔日华是韩国演员协会的理事长,“四海同春”在首尔演出时,他连续看了两场,并痴迷于王蓉蓉表演的《武家坡》。“这是我第一次现场看京剧,心脏都快跳出来了,感觉内容很有张力,让我重新认识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艺术团在日本东京银座演出时,歌舞伎演员幸田秀莉用4个汉字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京剧,太美。”看到王蓉蓉表演的《四郎探母》,不懂汉语的秀莉记不住唱词,但能听出旋律。她说,历史上歌舞伎发展的数次转折都与京剧有关,可以说京剧为歌舞伎的传承奠定了基础。
王蓉蓉说,很多京剧剧目演绎的是历史故事,其中蕴含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传达正能量,而京剧演员应该将它传播得更广。
从饮食、服饰,到节日、街景,中国元素、中国春节走向海外,散发魅力,迷住了许多外国民众。正如刘自雄所说,对世界而言,春节正从乐一乐的新鲜事儿,逐渐变成能传递中华民族文化形态、生活方式的桥梁。
正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到全球;
千门万户迎新年,华夏年俗绘美图。 (完)
专题:春运·春节·新春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