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重而道远:哈佛招生案成在美亚裔追求平权新起点
中新网10月16日电 据美国中文网报道,当地时间15日,“哈佛招生歧视亚裔”案在美国波士顿联邦法院开庭。美国平权法案(Affimative Action)成为本次庭审争议的焦点。虽然案件可能还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会出现最终结果。但不论结果如何,这已成为在美亚裔反对歧视、追求平权的新起点。
平权法案成为争议焦点
庭审上,控方“学生公平招生组织”(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SFFA)引用对哈佛大学披露的6年内的20多万份入学档案进行的统计,指出哈佛在录取过程中故意利用主观性很强的“个性评分”来限制亚裔学生的数量。即使亚裔学生在学术和课外活动等客观标准中都更加优秀,但相比其他族裔,获得的个性评分最低,而在最终录取时,往往是这些由主观因素影响的个性评分阻碍了亚裔学生实现 “哈佛梦”。
被告哈佛一方指出,SFFA的数据不全面,结论具有片面性,并强调在录取过程中考虑种族因素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坦言若停止考虑种族因素,非裔与西语裔学生的数量将减半。哈佛一方并没有否认亚裔申请人在个性评分中的得分排名倒数第一的事实,但同时指出,在平权法案影响下,亚裔的录取比例在近10年内持逐渐上升趋势。
当天一大早,抗议者就聚集在波士顿联邦法院门口抗议哈佛对亚裔学生的歧视。手举“支持平等录取”、“停止对我的伤害”等标语的抗议者人数众多,甚至有人从加州远道赶去,以致法庭不得不开放第二个房间来容纳旁听者。
支持哈佛的学生们则在哈佛校园的广场上高喊着“支持多元文化”、“反对白人至上主义”的口号,有的学生甚至眼含热泪,数度哽咽。
美国平权法案(Affimative Action)成为本次庭审争议的焦点。控方质疑了平权法案中对少数民族的特殊优待,他们对“平权” 的理解是每个申请人应平等竞争,大学应实现 “无视肤色”的录取,而哈佛的 “种族配额” 政策对一贯表现良好的亚裔构成了事实上的“逆向歧视”。 而哈佛认为,少数族裔在历史中遭遇了长期的歧视和社会的不公,为了“多元化”校园和“种族平等”,在申请过程中理应对那些长期遭受压迫的少数群体给予优待。
据悉,美国平权法案因主张将配额偏向少数族裔而被批评者指责为“逆向歧视”。
有媒体指出,在本案中平权法案的法理和歧视某一个群体的事实很容易被混淆在一起。平权法案如同在跷跷板弱势的一方增加了砝码,那么强势一方的垄断地位必然要受到限制。但亚裔并未享受过肤色带来的录取优势,也从未垄断过美国高校的录取,因此牺牲亚裔录取率并不应是平权法案的必然结果。哈佛并非因“平权法案”被诉,而是因滥用平权法案导致亚裔受歧视而被诉。
报道称,否决平权法案对亚裔来说未必有利。一方面,平权法案在教育和就业等领域有深远影响,对打破亚裔职场上的“玻璃天花板”意义重大;另一方面,反对平权法案可能会助长白人至上主义,从长远看对亚裔有害无益。何况,如今“若哈佛败诉,亚裔胜诉,则平权法案前景堪忧”的舆论氛围,已在亚裔群体与其他少数族裔群体中形成隔阂。
“哈佛招生歧视亚裔”案申诉过程曲折
2015年5月,美国亚裔教育联盟(AACE)的创始人联合64个包括华裔、印度裔、韩裔、巴基斯坦裔等的美国亚裔团体,向美国联邦教育部和司法部递交申诉,要求调查哈佛大学针对亚裔学生申请的录取歧视,从此开启了申诉哈佛之路。
哈佛并不是唯一一所被控滥用平权政策、在录取过程中对亚裔不公的大学。此前,普林斯顿曾受到指控,在哈佛之后,AACE也将耶鲁、布朗、达特茅斯等校加入了申诉名单。但作为可能是全世界被讨论度最高的大学之一,哈佛申诉案无疑最具代表性和关注度。
“哈佛招生歧视亚裔”案申诉的过程非常曲折。在申诉提出后,美国教育部不久就以哈佛已经遭到法律起诉为由驳回,而美国司法部则迟迟没有回音。
2016年6月,最高法院对被亚裔视为类似案件“风向标”的“费舍尔vs.德州大学案”(白人女生费舍尔起诉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称自己因种族因素被该校拒绝,成绩和课外活动等方面并不如自己的少数族裔学生则得到了入学机会)进行裁决,判定大学录取时考虑种族背景合法,费舍尔败诉,更使“哈佛招生歧视亚裔”案的申诉者倍受打击。
然而这一切从2017年10月起出现了转变,美国司法部透露已经对哈佛是否歧视亚裔学生展开调查;一个多月后又传出,哈佛由于此前没有配合上交相关资料,被美国司法部下了“最后通牒”。
到2018年8月底,距离案件在波士顿联邦法院开庭不到两个月的时候,美国司法部向法官提交的一份意向声明更是让哈佛申诉支持者振奋,声明中批评了哈佛被指的一直以来对亚裔学生的性格特质打低分的现象,并强调任何美国人都不应因种族被拒,哈佛应该采取无种族偏见的、更有效的录取标准。
如何维权 任重而道远
14日,哈佛校园附近同时举行了两场针锋相对的集会。
支持哈佛捍卫多元化的集会由华裔出身的波士顿教师组织主席Jessica Tang发起。几百名支持者手持 “华裔不会做废除平权法案的棋子”、“亲爱的亚裔,支持白人至上不会让你变成白人”等标语走向街头。集会人员非常多元化,包括哈佛学生、家长、员工以及一部分当地民众等。支持哈佛的华裔多为在美国长大的年轻人,他们拥抱多元化价值观并支持平权法案,并对白人至上主义蔓延对亚裔群体的危害感到担忧,但是他们同时也对哈佛校方故意降低亚裔的个性评分感到不满。
波士顿当地华裔社团也组织了支持控诉哈佛的集会,全美各地的保守派华人也都远道参加,支持亚裔学生平等录取。他们手持美国国旗,高举着 “亚裔美国人也有美国梦”等支持平等录取的标语。在搭建的临时演讲台上,前特拉华州副州长吴仙标等多名代表上台发言,反对哈佛在录取过程中歧视亚裔。除了华裔之外,还有印度裔、韩裔、越裔、孟加拉裔和非裔等不同面孔。
如今的在美华裔群体,学历和收入程度等构成已经与几十年前不相同,进而成为了被“逆向歧视”的对象,很多人因此成为支持哈佛申诉的一员。任何政策或思潮都须与时俱进,而哈佛申诉支持者所代表的诉求,也代表着亚裔发展到今时今日的新需要。
而另一方面,在不支持哈佛申诉的华裔眼里,平权的初衷里要保护的人也包括亚裔,这的确是事实。目前教育领域中实施的平权政策有问题,但这不代表平权应该被废除,华裔的维权要保持理性的成分。从最初被反对到被普遍接受,走到今天又“副产”出新问题的平权未来势必会转型,而以族裔、经济能力等不同因素来划分的平权政策,也可能会长期存在。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目前的案例中原告多是亚裔和白人学生,但这绝不代表亚裔与白人处境相同。白人占据主导优势正是平权最初兴起的原因,而且哈佛、耶鲁等常春藤名校还有一个备受争议的“传承录取政策”,也就是校友子女可能享受录取优待。根据数据,受益于这一政策的大多数都是白人学生。基于此,甚至有担忧的声音称,亚裔“反平权”,是受了“白人至上主义”的蛊惑和危害。
数据显示,“传承录取政策”给普林斯顿申请者带来的优势相当于SAT中的160分,哈佛录取者中三分之一都享受“传承录取政策”优惠。但追溯几十年前,这些名校几乎都由白人垄断。
15日是哈佛被诉歧视亚裔案庭审的第一天,该案可能需几个月的时间才会出现最终结果。不论结果如何,案件本身无疑已成为在美亚裔反对歧视、追求平权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