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十四载 搭建联通世界的“汉语桥”
中新社成都12月4日电 (记者 贺劭清)“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中国的长城举世闻名,如今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被世界称道,但是人类交往中最重要的桥梁却非钢铁或石头所建。”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孔子学院理事长、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博内特4日在成都举办的第十三届孔子学院大会指出,孔子学院正通过搭建联通世界的“汉语桥”,让共同的梦想成为可能。
据了解,孔子学院是中国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为主的非赢利性教育机构。2004年创办至今,开放共享、平等互利的孔子学院从语言入手,用文化交流,不仅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也成为各国人民增进友谊的桥梁。
据博内特介绍,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孔子学院于2007年成立,过去十年里先后有14000余名谢菲尔德市民在这里学习汉语。如今,拥有近200个班级的谢菲尔德大学孔子学院不仅教授学生汉语,还与当地政府和公司合作,应对医疗保健等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孔子学院只是孔子学院在全球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随着“汉语热”在全球的兴起,起源于中国的孔子学院遍布154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中外专兼职教师4.7万人。
作为曾在美国联邦政府工作40余年的外交官,戴担义76岁开始在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孔子学院学习汉语,并发起组建了孔子学院读书俱乐部。“志和者,不以山海为远。大家来到这里是为了让世界各地人民互相理解、尊重。”戴担义用流利的中文表示,促进语言相通、民心相通,是孔子学院对全人类的贡献。
目前全球三分之一的孔子学院外方院长都由著名汉学家担任。为了让不同肤色、不同语种的学生都能领略汉语之美,孔子学院出版了80个语种共6700多册汉语教材和文化读物,启动“孔子新汉学计划”,并设立了“孔子学院奖学金”。
12岁的美国女生康可米来自听障家庭。在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孔子学院,康可米不仅学习中文、中文手语,还获得了励志奖学金。“我最开心的事就是回家用手语告诉爸爸妈妈在孔子学院学到的新东西。”康可米说,孔子学院是一个大家庭,许多人在孔子学院获得无私的帮助,未来她也希望能像孔子学院老师一样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孔子学院设立由各国学校自愿申请,中国学校与外国学校合作开办,学校从申请、审核到建立均公开透明。不少孔子学院经过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如美国佐治亚瑞金斯大学孔子学院侧重于中医文化推广,非洲第一所孔子学院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则开创了“汉语+职业技术”项目。
“‘汉语+职业技术’项目旨在培养既懂汉语,又懂技术的人才,满足‘一带一路’建设的实际需求。”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姆贝奇介绍,该校毕业生有的在蒙内铁路担任机修和乘务员,有的在内罗毕机场担任中文广播员,更多的则进入非洲大中小学成为本土教师。
在孔子学院成立十四载之际,孔子学院也面临着从规模增长转向内涵发展过程中复合型教师不足的挑战。“孔子学院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我们建一所孔子学院,就要确保建好一所。”中国国家汉办党委书记马箭飞指出,接下来孔子学院还将通过完善教学资源,降低汉语教学难度,让低龄化的学员更愉快地投入到汉语学习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