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中国留学生2018年机遇挑战并存 日式规则成障碍
中国侨网12月17日电 据日本《中文导报》报道,2018即将过去,回顾过往,可以说,广大在日中国留学生的2018年,既充满机遇又面临挑战。
中国留学生打工变迁
“当年到日本留学真是太辛苦了,没留下什么美好回忆啊。”目前在中国国内高新产业园区担任招商工作的朴瑞洋苦笑着说道。
1990年,朴瑞洋在中国取得硕士学位后来到日本,考入东京一所国立大学大学院进行博士课程学习。仅靠奖学金远远不能应付生活的开销,所以朴瑞洋找到了一家位于池袋的中华餐馆,在那里打工。他说:“当初为什么会选择中华料理店,是因为接受中国留学生打工的店不多,中国餐馆算一个。”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国内大学生稀缺,像朴瑞洋这样攻读博士的学生绝对是朋友亲戚眼中的“天子骄子”。但留学日本让很多事情都发生了变化,朴瑞洋的时间大多消耗在了刷盘子上。“打工时,偶尔也有日本人看不起中国服务员。我们那个时代留学生只能做中华料理店的服务员或者送报纸,现在很难想象。”朴瑞洋说道。
到2000年为止,中国与日本之间还存在较大经济差距,中国留学生需举全家之力才能负担在日本留学的费用,而他们可以打工的地点也仅限于报纸配送站或餐厅。2008年毕业于九州某大学的马青,料理店成为了他日夜埋头努力打工的地方。他回首过往感叹道:“不自己赚学费不行啊,虽然大学教授几次让我减少点打工时间,但没收入来源怎么维持生活呢。最后搞得连参加研讨课的聚会都是奢侈。”
时间进入2010年,随着日本国内人口减少,中国经济加速成长,中国留学生的境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关西读硕士研究生的中国留学生包天花,大学3年级时以交换留学生身份到日本读书,然后直接考取学校的大学院读研,如今在日本的生活已是第五个年头。他表示,自己打工时没有因为是外国人而被歧视过。当然,店里也有很脾气不好的老员工,但老员工对谁都这样。
初来乍到,包天花从事的是一份停车场引导员工作。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这个工作是由上届校内中国留学生“传承”下来的,虽然工作费时费力,但同事大多是中国同学,容易相处,日语要求也不高,包天花一干就是半年。之后,他跳槽到学校附近的大阪烧料理店,工资能到1000日元一小时。研究生毕业前夕,他又到百货店当导购,小时工资达1500日元每小时。
外国留学生在日就职或迎来最佳时期
近年,日本国内深受少子化与人口高龄化的双重困扰,导致用工人手严重不足。为确保公司年轻劳动力能源源不断地补充,日本企业逐渐将目光投向外国青年才俊,留学生在日本就职或迎来最佳时期。
5月21日,埼玉县劳动局开展了一场雇用留学生企业研讨会,共吸引了55家日本公司参加,其中不乏受劳动力短缺之苦的中小企业。据调查,2018年度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求人倍率为1.88倍,呈7年连续上涨态势,这意味着100个求职者就有188个就业岗位。如单算中小企业,求人倍率已达到9.11倍,为有调查以来的最高数字。
一家经营金属模具的用人单位表示,他们在平成23年开始聘用中国留学生,迄今为止已有22名留学生人才在公司工作。因为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人脉遍布世界各地,从而还扩宽了企业的销售渠道。
针对日本国内用工难的情况,日本厚生劳动省还积极制定政策,以促进留学生在日本就职。例如,在日本各大城市的“应届毕业生支援HELLO WORK”开设“留学生角”,提供具备专业知识的求职规划人帮助留学生找工作。包括今年新加入的静冈在内,目前在日本国内已有18个城市开设了这项服务。
从平成29年开始,位于东京、爱知、大阪的外国人雇用服务中心以及中心内的“留学生角”还配备了职业顾问及曾在入国管理局任职过的相关人员,给企业提供再留资格变更手续等的咨询。另外,这三处外国人雇用服务中心还于2018年的6月15日(大阪)、7月5日(东京)、7月6日(爱知),分别举办留学生就职面试会。
不仅官方对留学生就职支援增加了力度,一些专门面向留学生的民间求职中介公司也慢慢多了起来。
据了解,一位名叫冢本将的年轻人在名古屋市弘创办了“Harmony For”求职中介,致力于援助留学生找工作。面试等大企业招聘活动解禁时间是每年6月。然而在这一阶段也有很多学生已获内定,缺乏信息的留学生容易起步较晚。冢本在求职活动开始前就举办留学生聚集的交流会,以便向他们介绍说明日本企业文化和尽早准备的重要性。
求职活动正式启动后,把日语招聘信息翻译成英语、泰语、越南语提供给留学生。从1月至2月左右,接受“如何写简历”、“面试中该说什么”等咨询。
2017年,冢本参与了约60人的求职活动,其中6人在机器人相关企业等就业。一名台湾男子回顾称日本的求职活动很独特,也受到歧视对待,很痛苦。他反复与冢本练习面试,拿到了名古屋市的仪器制造公司内定。他表示,一直处在不安和焦躁之中,能向冢本咨询很安心。2018年,约50人在该公司注册,已有人拿到内定。
日式规则:看不见的障碍
2018年5月下旬,来自中国的神户大学研究生2年级学生苏佳,收到了一家日本大企业的内定通知。苏佳同学是在中国国内大学3年级时以交换留学生身份到日本留学的,迄今为止在日本生活了4年。由于从小喜欢日本动漫,苏佳在大学时选修的就是日语专业,到日本生活以后愈发觉得应该继续呆下去。
虽然苏佳在研究生1年级的下半年,就投入到就职活动当中,但他还是焦急地表示,想要完全理解日本就职整个流程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现在开始其实已经晚了。苏佳定下的找工作标准有三个:1.积极聘用外国人的企业,2.自己感兴趣的工种,3.可持续成长。从投简历开始,学校内的职业规划中心就给予了苏佳很大帮助,不仅指导他写求职简历,还和他一起进行模拟面试训练,因此苏佳觉得在找工作方面学校给予了自己最大的支持。
苏佳向20家公司提交了求职简历,进入面试的大约有10家。尽管有媒体报道,现在日本就职前景回暖,但苏佳始终在面试阶段徘徊。
据苏佳说,他有一位中国同学5次都倒在了最终面试,到底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大家不得而知。因此,自己吸取了这位同学的教训,每次进入面试地点时,都会把面试的内容用手机录下来,然后晚上回去再仔细分析。苏佳觉得经历了那么多次面试,印象最深的就是“学历筛选”这个词。虽然学历在日本看起来不是那么重要,但实际上还是要起关键性作用,比如,留给国立大学留学生的求职名额要多于一般学校的留学生,苏佳如此说道。
在日本一家大公司已工作了4年的孙雨辰说,日本企业历来要求外国员工与日本员工共同战斗在第一线,“对于此我觉得有些不能理解”。公司每年会招聘十几名外国员工,孙雨辰都会参与招工工作。因为公司具有一定知名度,所以应聘者众多,不过就算有幸进入公司,离职率也很高,主要还是由于公司对外国员工比较苛刻,需要用日本人习惯的方式去工作。刚工作时,就有同事告诉孙雨辰,自己已对这份工作不报任何希望,一直在现场工作,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管理层,所以觉得继续呆在公司没有未来。
尽管部分外国员工认为在现场工作积累经验是为今后更好地进入管理层,但一旦将这种经历告诉家长,父母就会叫他们把工作辞掉。孙雨辰经历三年“下放”,终于调至管理部门工作。
综上所述,日本企业与其说招聘外国人才,还不如说是寻找适合日本社会规则的“螺丝钉”,哪里需要哪里拧。(《中文导报》专题报道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