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骤然来袭,潮州近日来都下着雨,气温也落到十度以下。这时,坐在新落成的潮州市艺术中心大剧院内,观赏特地为出席“粤东侨博会”的外宾呈献的文娱晚会《韩水欢歌》,任熟悉的潮州大锣鼓把一身寒意驱除;任甜美的潮州歌仔将冻僵的脸皮揉热,我们享受了一场堪称新旧融合的潮州文化飨宴。
配合本届粤东侨博会,潮州也举办了第三届文化旅游节。上一届旅游节于两年前举行,当年重头戏,是为享有中国四大名桥美誉的湘子桥举行复修完工庆典。两年后的今天,文化旅游节的新献除了耗资约两亿的潮州市艺术中心大剧院,位于老城区里重新修筑的数十座牌坊,令古旧的太平路也有了一个新名号:牌坊街。同时,牌坊街北端的华侨博物馆也举行了奠基仪式。当这座投资逾亿的“侨博馆”落成时,潮州市的文化产业将登上另一个台阶。
这两年来,我机缘巧合,与潮州文化的交往多了,心中一幅“个性化”的潮州旅游地图日趋完备,随手就能为家乡的“文游”速描一个吃喝玩乐的轮廓。两年来潮来潮往之间,我们将潮州美食、侨批、潮曲、潮州歌册、潮州剪纸等等潮州文化艺术带进新山的潮州乡音民俗庙会;另一方面,新山的百年庙会“营老爷”及华文教育的成果,也因潮州电视台的采访,热热闹闹“回唐山”去了。而廿一年前诞生于新山的廿四节令鼓,也于去年落地生根于潮州广播电视台,成为该台唯一的员工表演团体。
在大剧院里上演的《韩水欢歌》,说是潮乐晚会,实际上是融合舞蹈、舞台造型、潮剧折子戏、儿童歌谣而成的一台演出。这虽不是我所期待的潮剧,却也甘之如饴。惊艳的是压轴一节以潮剧形式呈现《陈三五娘回潮州》,不但鼓乐喧天,阵头够 “闹热” ,也藉传统剧曲里的陈三五娘回到今日潮州的幽默噱头,凸显当下的文化潮州宛若一座“岭南大观园”,连潮州 “姿娘”五娘回到娘家,也会在丰富的古城里迷了路。
说来有趣,以南宋潮州富家女碧琚(排行五,人称“五娘”)随福建泉州男子陈三私奔的故事为脚本的传统剧曲《陈三五娘》,近年来还成为福建与广东潮州在“文化申遗”上的争夺点。《陈三五娘》是根据明代传奇《荔镜记》所创的曲牌剧本。由于《荔镜记》的自由爱情与中国传统的媒妁婚姻有所冲突,此剧于明清两代常遭官禁。但“陈三五娘传说”在潮汕地区广泛流传数百年,妇孺皆知。潮剧经典名作《陈三五娘》还入选中国《百年梨园春秋》,被认为可与汤显祖《牡丹亭》并论。
可是,这个“发生在潮州”的传说却成了福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传出福建方面还拟将其申报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潮州文化界有了反应。
大剧院开幕的压轴戏摆上了《陈三五娘“回潮州”》,也许不关申遗。如果,潮剧《陈三五娘》能像昆剧《牡丹亭》一样,遇上现代知音人白先勇,将之“化成”了国际品牌名剧,那才是真正的文化申遗。
剧场出来,大厅里遇见荣膺第四届潮州荣誉市民、新加坡籍的花宫村长辈翁烈强先生,老人家频频说:“ 欢喜!好看!”
(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作者:陈再藩)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