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笔者又收到了好友小李从美国俄亥俄州寄来的新年贺卡,虽然元旦已过,但是这份跨越大洋的问候让人既惊喜又感动。
今天又在MSN上遇到小李,我告诉她贺卡收到,她很高兴,跟我讲了她圣诞节前寄贺卡遇到的一件事。
去年圣诞节前,小李给自己在华盛顿大学的几位老师每人寄了一张贺年卡。美国人很喜欢用书面语言表达祝福,即便是一家人也喜欢互送贺卡,小李也算入乡随俗。随后几天,他陆续收到几位老师发来的电子邮件,告诉她贺卡收到,非常感谢。来信中唯独不见本森教授的回复。莫非本森教授没收到自己的新年祝福?
小李马上给本森教授发了一封电子贺卡表达祝福,并问是否收到了前几天寄出的贺卡。本森教授很快回信,这几天的确收到不少学生的贺卡,遗憾的是没有小李的。
小李很郁闷,打电话给小镇的邮局问是怎么回事。邮局非常重视,当天局长和一名工作人员登门拜访,核实情况,并承诺圣诞节前一定找到这张失踪的贺卡。
随后,小镇邮局工作人员立即驱车300多公里到俄州邮件中转站,亲自查询贺卡是否遗漏在中转站;在确认没有遗漏在中转站之后,第二天就在本州的一家早报上发了一则“寻物启事”寻找本森的贺卡,万一投递失误这样或许能找到。直到圣诞节那天,依然没有任何线索,局长再次登门致歉。
小李觉得一张贺卡如此兴师动众,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了,说本森教授圣诞节已经收到了自己的电子贺卡,无需再找了。可局长说你的东西在我们工作中遗失,是我们的责任,小镇还从未发生过遗失邮件这么严重的“事故”,邮局会继续查下去。
元旦那天小李的手机响了,是小镇邮局打来的电话,那边兴奋地告诉他,本森教授的贺卡找到了。原来在小李投递贺卡的3号邮筒内壁开了缝,卡片正好镶在顶部,被“咬”住了,贺卡的颜色和邮箱内壁又非常相似,工作人员竟然没发现顶部还有一张没落下来的贺卡……
找到了贺卡,小镇邮局给小李赔偿了200美元“损失”,并给本森教授“登报致歉”。让小李震惊的还有,第三天,小镇上的6个铁邮筒都换成了一种塑料高分子材料内壁光滑的新型邮筒,它们再不会“吃信”了。
小李的经历让我颇感“震撼”,元旦前我给朋友和客户制作了几十张“个性化贺卡”,把每个人的照片印在上边,每张三块钱。最近我知道至少有五六个人没收到,我打电话咨询过邮局,答复是:“平信遗失概不负责……”(付体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