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东京九月十九日电 题:罗怡文:中日关系的发展拓宽在日华媒生存空间
中新社记者 朱沿华
坐在位于整个日本动漫、电子文化的策源地——秋叶原的办公室里,日本中文产业株式会社社长、《中文导报》创始人罗怡文亲身感受着脆弱的日本经济是如何在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的猛烈冲击下震惊、恐慌和苦苦挣扎。“应该说,在日华媒并不是经济危机的直接受害者,只是受到了一定的波及。在经济危机之前,华媒就已经进入痛苦的调整期。经济危机不过是对其起到了个推波助澜的作用。”他如是总结道。
影视、网络媒体的迅速崛起以及由此带来的信息免费化、及时化与多样化,让日本传统华文报业承受巨大的压力;而在日华人社会的“无形化”和依赖于主流社会的特性,更是长年制约华文报业发展的瓶颈。全球经济危机的到来不过是进一步恶化了原本就举步维艰的华文媒体的生存环境。
“和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移民国家不同。日本没有形成可以看得见的、自给自足式的华人社区。华人分散于各个都道府县,生活也完全融入主流社会。日本又不是移民国家,其市场从来不针对外国人。”罗怡文认为,正是日本华社的这种特殊形态造成日本华文报纸发行的高成本化和广告源的匮乏,以至于到今天日本依然没能孕育出一份成熟的华文日报。
尽管外部生存环境不够优越,但罗怡文从没想过要放弃自己的新闻理想和打造日本第一华文大报的抱负。他分析道:“中日关系日益紧密,在日华人的数量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加上日本自身的国际化都为在日华媒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现在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是如果提高自身的能力,尽快抓住新的机遇。”
作为乘着八十年代留学潮来到日本寻找自身价值的一名新侨,罗怡文亲证了在日华人由当初的二十余万发展到今天的八十多万的全过程,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华人华侨群体在日本社会中影响力的提升。中日关系近年来的日益紧密,更为日本带来每年三百万人次说中文的游客。目前,在每三位来日旅游的外国游客中就有至少一人是讲华语的。在本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外国游客日益成为消费生力军的客观事实面前,日本社会充分认识到了中国消费者的重要性。在“观光立国”的国策中,日本更制定出了在二0二0年努力实现来日旅游的中国大陆游客达到每年八百万人次的“宏伟目标”。
罗怡文认为,面对这样的形势,在日华媒决不该墨守“立足华社”的成规,而一定要走出华社,在中日两国之间更广阔的空间中寻找生机。其领军下的中文产业最近几年在不断加强采编能力、提高《中文导报》的原创内容,使其成为日本最具影响力的华文报纸的同时,更在网络、手机短信、IPTV等领域寻找积极开拓,培育新的增长点。他们与日本公司合作经营的中日信息互译网站更是将促进两国间的信息流通速度与效率放在了首位。
“中日关系的不断发展和日益紧密为在日华文媒体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如何利用这一新机遇,发挥自身优势,紧密与日本主流社会的互动为自身发展寻找新的爆发点将是今后在日华媒必须积极思考的重要课题。”罗怡文强调,在日华媒不应一味地悲观,而应学会积极发现新的亮点,不断在负重中勇敢前行。(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