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侨报》:星移斗转九十年,五四精神犹先锋——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app涓嬭浇 华人新闻
    美国《侨报》:星移斗转九十年,五四精神犹先锋
2009年05月02日 15: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四月二十六日晚,“我与祖国共奋进--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主题歌会”在北京拉开帷幕。歌会以“五四运动”为序曲,分为“难忘青春岁月”、“青春奉献祖国”、“青春激昂时代”、“青春创造未来”四个篇章。歌会上为三十位北京市“五四奖章”获得者颁奖。 中新社发 任海霞 摄 

    近日,北大红楼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历时1年修缮,重新对外开放。纪念馆开放后新增李大钊办公室、蔡元培办公室、新潮杂志社等6个旧址复原室,让民众直观了解历史原貌。展出的实物中三成是新征集的。图为《新潮》杂志社原址,工作人员正在恢复其五四运动爆发前的原貌。 中新社发 富田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5月2日电 美国《侨报》当地时间5月1日刊发社论文章说,如同90年前的先辈一样,中国新一代青年人会从不断的困苦磨砺中逐渐找到生命的真谛、价值的真理,正如通过去年的地震和奥运他们开始发现人生、塑造价值,并令外部世界感受到他们青春激情的磅礴力量。文章摘录如下:

  90年前,1919年5月4日,中国青年在天安门广场集会游行,外抗强权、内反专制,爱国运动,壮怀激烈。彼时,正是中国近代史与现代史在历史路标上的分野,启蒙与救亡同在,绝望与希望共存。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的雕像,刻画出了那个风云暗夜里中国新青年的生动场景。

  90年来,一代代中国新青年共同塑造了中国现当代历史上最生动、最悲壮的记忆:二十年代,宣扬新学,投笔从戎;三十年代,家仇国恨,赴死抗日;四十年代,南征北战,建国立功;五十年代,西走边疆,东进援朝;六十年代,红色激情,卷入文革;七十年代,响应号召,上山下乡;八十年代,万众高考,追求新知;九十年代,逐浪商海,实业兴国;进入新世纪,投身科技,织网结络……演出一场场历史之剧,有浩然正气,也有青春悲怆。

  90年后的今天,国际风云急遽变幻,昔日之现代化已被当今的全球化所取代,而昔日之帝国主义已为当代之资本主义所掩饰,至于当年的内忧外患如今犹在,只是内忧已经变成了一胎化政策的深度社会影响和毕业即失业的就业危机,外患则是不断翻新的中国威胁论以及一场美国危机、全球买单的金融风暴。

  90年后的今天,大学生村官与城市啃老族并存,青年志愿者与宅男宅女族并存,职场白骨精与毕业闪婚族并存。从巴黎街头宣传西藏的李洹到护卫奥运火炬传递的金晶、从地震奥运的志愿者群像到中国的城市建筑工地上的青年农民工——每个时代的青年中都有暗色忧伤的群像,也都有闪耀着最为活跃、最令人充满希望的个体。

  如果把五四精神比喻为人,今年也有九十岁的高龄了。许许多多历史经验令人对今日之现实感到隐痛:五四精神是否正在褪色并成为一件被逐渐遗弃的近代史外衣?当年五四运动要解决的民族危亡问题今已不在,“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已经不合时宜。但是,爱国与进步的理念,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何尝过时。作为解决中华民族复兴主题的主体能够产生强大推动作用的五四精神,之于中国每一时代,何尝不是先锋人格的特质?

  这种先锋人格的五四精神,于今日之中国新一代青年似乎可见的越来越少:

  就爱国而言,他们西化意识强、本土意识弱。他们并不缺少爱国主义激情,也不缺少那些简单的、程式化的条件反射,但似乎缺少了具有理性和建设性的持续行动;

  就进步而言,他们独立意识强、合作意识弱。他们并不缺少人生进步发展的能力素质,也不缺少国际视野,但似乎缺少了持之以恒的进步发展的耐力、信仰和意愿;

  就民主而言,他们权利意识强、责任意识弱。他们并不缺少民主思想和实践的知识储备,不缺少对西式民主的津津乐道,但似乎缺少了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和政治兴趣;

  就科学而言,他们物质意识强、精神意识弱。他们并不缺少作为行业专业技术的学习,不缺少掌握高科技消费产品的能力,但似乎缺少对文明思想的体会和感悟。

  无论怎样,关于中国青年和他们的未来,正如毛泽东1957年所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更早些时候,梁启超也说过,“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江山代有才人出”,本报相信,如同90年前的先辈一样,中国新一代青年人会从不断的困苦磨砺中逐渐找到生命的真谛、价值的真理,正如通过去年的地震和奥运他们开始发现人生、塑造价值,并令外部世界感受到他们青春激情的磅礴力量。若是不相信他们,则又何以相信未来之中华民族必然复兴?

编辑:张冬冬】
    ----- 华人新闻精选 -----

Baidu
map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