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在美国出生的汤云钰同学的来稿和她的老师的介绍,感触很深。
现在,有多少中国孩子随父母生活在国外,恐怕很难精确地统计出来。这些孩子或是幼年时随父母漂洋过海,或是在海外出生。绝大多数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认同中国,认同中国文化。因为,在中国,有父母童年、少年和青春的回忆;有父母的亲人、师长和朋友……所以,就有了遍布世界各地的大大小小的中文学校,就有了家长周末驱车近百公里送孩子去中文学校的情景,就有了千方百计争取在假期带孩子回国的经历。而这样做的效果如何呢?我从事《学中文》版编辑多年,了解到一些收到良好效果的例子,但也知道,许多家长费尽心力地这么做之后,效果并不理想。孩子在中文学校被动地挂了号,回国也是在满足了一阵子好奇心之后学中文热情很快就过去了,没留下什么。
究其原因,我以为是方法的问题。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外界事物有着不同的认识和接受水平,家长需要根据这一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上中文学校,让孩子学习汉语,为他们了解中国提供了语言工具。但切记要就此事不断地和孩子进行沟通。低龄孩子去中文学校,结识了相同背景的小朋友,扩大了社交圈,会很快乐地前往中文学校。待年龄稍长,学习中文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个内容,习惯成自然,再提高要求就不难了。但家长要注意的是,让孩子学习中文,并不是周末将其送进中文学校就万事大吉了。无数例子证明,仅靠每周小半天的时间,是不可能学好中文的。更多的,还要靠家长平时在家经常引导和督促。回国探亲观光也是了解中国的好方法,但家长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特点的孩子,制定不同的计划,比如每次回国可以设定一个主题,使每次回国都能最大限度地达到让孩子了解中国的目的,不要流于走马观花地图个热闹。
心理学家认为,归属需求是人在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之后的一个需求层次。孩子在国外生活,他们的归属需求是家长应该格外重视的。因为生活环境的原因,国内的孩子在大的归属需求方面问题较少。而在国外生活的孩子,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自己的祖籍国产生了解的需要。家长和中文学校的老师,有责任想尽一切办法、利用一切手段满足孩子这方面的需求。因为如果归属需求解决不好,会困扰孩子的一生。当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了解中国的方法越来越多。家长和国内亲人的问候、家长与国内朋友的联系、家长对国内社会的关注,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家长也可抓住这些机会,把孩子推到前面,让他们逐步掌握了解中国的方法,从简单到复杂,从表面到深入,同时收获了解中国的满足。
我想,让生活在海外的孩子不沦为外黄内白的“香蕉人”,让孩子成为既熟知所在国、又认同祖籍国文化的中外交流的民间大使,是每一个父母的愿望。但要记住的是,认同从了解开始。(刘 菲)
参与互动(0) | 【编辑:杨凯淇】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