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21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消息,新加坡教育部母语检讨委员会针对“乐学善用”的母语教育大方向提出的建议,大部分受访的学者表示赞赏,他们认为这些建议配合了现代教学潮流,实用而健全,而且是能够有效实行的。但与此同时,也有学者担心会削弱学生的书写能力。
检讨委员会提出的其中一项建议是以反映日常生活的教材教学,考试情境更接近真实生活。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语言学者王惠助理教授非常赞同这点,她指出,语言本来就是交流的工具,首先要强调它交流的作用,而要成为交流工具,就要看使用者能不能在日常生活中说话,也听懂别人的话。
她去年下半年收集了100个本地人在各种场合的35小时非正式对话记录,发现新加坡人如果掌握2500多个词汇,就能进行日常对话。她指出,根据小学1到6年级高级华文课本,学生6年里学了6000多个词汇,可是日常生活词汇少了969个,到了中4,学生学习了14000多个词汇,可是日常生活词汇少了511个。
她认为以前的课本不注重日常生活用语,只注重名篇、名句,因此学生“学了这些词汇,他进入社会,如巴刹、餐厅吃饭,他还是听不懂我们大家说的话。如果他家里没用华语,只靠课本学习,即使100%掌握了,他还是无法听懂日常对话。”
新跃大学中文课程主任罗福腾副教授则认为,重新制定了小学、中学、高中的母语教学目标与考核方式,增加了很多的新元素和新手段,估计未来的学生,在母语听、说方面的能力和应用能力会得到巩固、加强,而汉字书写的能力可能会有所减弱。
研究语言认知与发展的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高虹则指出,在新加坡,我们讲华语的目的并不是满足日常需求,而政府是为了让大家成为双语人,能跟国际以及迅速发展的中国接轨,才鼓励人们学华文。如果只让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听和说华文,不需要会写,这个标准就太低了。
她认为,这么一来,国民要双语平衡发展,就会有困难。新加坡自称是个双语和多元语言的社会,每个人会讲至少两种语言,如果只会听和读,这就有点徒有虚名了。
有信心就有兴趣
检讨委员建议让学生对母语“乐学善用”,语言学者国大中文系副主任李子玲副教授说:“政府的出发点是要提高学生学习华文的兴趣,但究竟如何提高他们的兴趣是关键所在。他们只要对科目有信心,才会有兴趣。若没信心,他们就会失去兴趣。建立信心,就是要帮助他们掌握阅读、书写、会话的能力,让他们看到自己能考到好成绩,而且能够在日常生活上使用这个语言。”
要提高兴趣,必须尝试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加入戏剧元素,运用科技等等。李子玲副教授对此提出她的顾虑,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运用那么多教学手法,是否真的能帮助学生打好基础?
华教总:是共同努力的方向
华文教师总会认为,母语教学检讨委员会的建议配合了本地和国外语文环境与语文教学及研究的发展,同时也顾及了学生的差异性,是值得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
针对委员会提出的“语言能力描述”,华文教师总会理事长林振南说,这对老师来说并不是全新的要求,而且新指标能帮助老师在教学设计与实践过程中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他说:“华文老师在教学上一向都根据教学目标,这份描述指标是在原有的指标的基础上加以细化和具体化。”
他认为只要教师按部就班参加进一步的培训,如学习如何解读指标、口语教学策略、促进学习评估策略等, 相信教师能根据委员会的建议完成教学任务。
教总将收集建议
教师总会也表示将收集会员与非会员的建议,呈交给教育部,并配合教育部的建议,与其他的合作伙伴策划家长教育的活动,协助家长更好地推动孩子学好母语。此外,总会表示将继续与本地机构合办国内外国际研讨会,与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继续出版华文教师的教研学术刊物《华文学刊》,以不断提升华文教师的专业水平。
至于家长可做的准备,林振南建议,家长应该更积极更有意识的提早为孩子制造学习母语的环境,善用学校、社区、社团、媒体所提供的机会与资源,与孩子一起学好母语,这样日积月累的支援与浸濡,考试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参与互动(0) | 【编辑:杨凯淇】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