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21日电 据华侨大学新闻网消息,《华侨大学报》于日前刊发了《50年·华大故事——三招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一文,文章摘录如下:
如何推动学校工作,沿着清晰的路径向既定目标挺进,我们重点抓了三个领域的改革:队伍建设、教学改革、科研改革。我们认为,提高质量,关键在教师。建设一支稳定、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因而,1985年下半年,新班子一上任,头件大事就是抓师资队伍建设,将当年的师资培训费翻一番。紧接着于1986年初召开全校大型民主座谈会,就如何将华大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展开广泛、深入的讨论。我们在座谈会上强调,华大要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关键在师资队伍,要求各系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尽快制定师资队伍建设的三年计划,学校则着重从三个方面来抓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抓队伍的稳定,通过解决职称问题和住房问题为教师排忧解难,营造教师专心教学、致力提高教学质量的良好环境。职称方面,由于复办初期大家都把时间、精力投入到建设正常的教学秩序和保证教学质量上来,错过了高职称评审的机会,因而有一批教师已经达到评审的条件,但未上报,成为历史遗留问题,影响教师的积极性。我们敦促人事部门抓紧时间,严格按照评审高职称的要求,做好上报的充分准备,于次年上报,一次性地解决了我校70名教师的高职称问题,激发了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住房方面,从1986年起,学校每年盖四栋教授楼、一栋讲师楼,用三年时间解决全校教师的住房问题,极大地解除了教师的后顾之忧,使教师得以安下心来,专心致志地提高业务水平,搞好教学与科研。
二是重点抓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我们到各系召开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场办公会,深入了解、掌握各系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手资料,听取各阶层领导、教师代表对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并在系一级现场办公会的基础上,召开由校领导主持的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讨会,进一步征求大家的意见。我们立足校内,采取许多有效措施,如每年利用寒暑假举办英语提高班、不同专业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班,遴选青年骨干教师在职或脱产攻读硕士学位,推行导师制,政策向中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队伍倾斜等,全方位加速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队伍的成长。
三是加大引进拔尖人才、派送骨干教师出国深造的力度。当年引进的优秀人才有:资深外语专家何廷庆教授任华大外语系主任,林语堂学术思想研究专家施建伟教授任中文系主任,华大第一个博士点导师王永初教授也是当年引进的。
1978年复办至1985年,华大派到海外深造的教师总数二十多名,1986年一年内派出的就达26人,是复办九年的总和。局面的打开,得利于董事会及海外侨胞的大力支持。1987年第二届董事会成立的第二年就在深圳成立董事会属下的基金会。华大年年安排骨干教师到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造,全部费用都由基金会承担。陈守仁董事专门成立陈守仁基金会,每年安排若干名青年骨干教师到菲律宾一流大学———菲大深造。日本东华教育财团会长陈旺董事更是倾全力支持,凡是华大青年教师到日本深造、华大访问学者到日本从事学术研究、华大教师到日本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一切费用都由东华教育财团报销,不限人数,不限时间。
经过不懈努力,华大的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明显提高,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明显改善,教授、副教授从1985年的25位发展到1992年的156位,拥有硕士学位的年青教师也成倍地增加。华大参加国家、省高校的优秀教学成果奖评选成绩斐然,重点学科从两个发展到七个,硕士点从三个扩展到十四个,学校事业不断上新台阶,全靠这支基本稳定、具有一定水平的师资队伍。(华侨大学老校长:陈觉万)
参与互动(0) | 【编辑:杨凯淇】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