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暑假,各大夏令营都会是中国的一景。以前国内夏令营方兴未艾之时,媒体的焦点都聚焦在这项新生事物之上。而如今,夏令营已不鲜见,新鲜的是参加的人——华裔青少年。这些年,有关华裔寻根之旅夏令营的报道纷纷见诸报端。
其意义自不必说,无外乎增加海外华裔青少年对祖(籍)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加对祖(籍)国的了解,提升他们对中国的认同感,不要断了与中国的血脉亲情。
无论从政治、还是情感方面,确实如此。在很多华裔青少年看来,在国外的环境中,“黄皮白心”的生存状态让他们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香蕉人”,这为成长期的他们带来的是身份的困惑。寻根夏令营确实让他们体验到了归属感,这重大意义不容忽视。
于是,各地纷纷组织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夏令营,长则一个月,短则十来天。但是,笔者认为,寻根之旅自有其意义,但却不能夸大。否则也会沦为政绩工程,形成规模攀比之势,而于实际无益。
翻阅有关寻根之旅夏令营的报道,内容多是寻访名山古迹,游山玩水之旅,高雅点的可能会参观教坊书院,通俗点的可能会探访民居小巷。十多天的走马观花,能对中国形成什么样的印象,效果未为可知。正如,带着孩子去美国旅游,十来天的旅程,只能惊奇于景色之异、生活之奇,至于一下震服于美国文化,我看倒也未必。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固然可好,但读万卷书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万卷书是储备,行万里路是体验。没有万卷书的储备,万里路毫无新鲜之见。正如去美国行前,没有查阅一下美国的名胜古迹,结果去到那里,实难有共鸣之感。
还有,海外的华侨华人有5000多万,子女的数量也不在少数,而能来参加寻根之旅的青少年却并非多数,虽然可以靠口口相传,但毕竟事倍功半。
寻根之旅搞不搞,当然要搞。但延续血脉亲情不能只靠十来天的集体活动,而是应该有相应的配套服务。至少在华文教育方面要下大力气,在文化层面上加大投入,这样见物生情,才会产生共鸣。
前几年参加世界华文教育大会,聆听了各位在华文教育一线教师的发言,总体感觉,东南亚国家华文教育有所规模,欧美国家还有待改观。
周围很多年轻朋友学了十几年英语、日语,结果去了美英日本等国,羡慕不已,有的还生移民之念,不能不说英文、日文教育的成功。可什么时候听说过,华裔青少年回中国参加完夏令营之后,有移民中国之意,至少我还未曾听说。(子默)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