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教育

乌特勒支中文学校教师靖心平谈荷兰华教历程

2011年10月20日 14:42 来源:中国华文教育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靖心平,女,祖籍沈阳,现定居荷兰,于荷兰乌特勒支中文学校做义工(中文教师)。

  她于2000年出国定居荷兰,但仍保留中国国籍。在国内曾是一名外科医生,但出国之后职业资格不能得到认可,所以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所有的困难都是从语言关开始的。

  由于荷兰是一个小国,中国的移民不是很多,这里没有一部系统完整的汉语-荷兰语字典,也没有媒介语言,所以学习荷兰语的一年是相当难熬的。总是听不懂别人在说什么,没有安全感。她整天对着电视看着无聊的节目反复听着,拿着书反复的看和读,在超市、医院做义工练习交际,就这样艰难的学习了一年多,终于过了语言关。

  关于荷兰的中文教育,靖老师谈了很多。先从大方面说起,荷兰的中文教育最先是由广东人和台湾人发起。所以教学语言上就形成了粤语和国语(普通话)两分天下的局面。标准的普通话教学是近几年才兴起的。教学上大都是以兴趣班的形式开设的班级或学校,也有少部分全日制学校开设中文课程。中文授课时间主要是周内下午或周末。生源主要是以华裔小孩为主,而这些孩子多是由老师亲自请来上课的。所以说,当地的华语教学才刚刚起步。

  谈到自己任教的学校——荷兰乌特勒支中文学校,靖老师仿佛有说不完的话。这是一个华语教学基地,在当地很受重视,师资力量也是很强的。这所学校既有全日制的中文课程,也有周末的中文兴趣班。在这里,靖老师有一个小插曲,那边一些华语教学单位租赁教学用地的难处,“这些教室租给其他国家人使用是平均每小时5欧,但租给中国人使用就是每小时20欧!不仅因为在那边的中国人能干厉害,还是有一定的报复心理。因为早年荷兰政府提出想把在荷兰的华人像其他国家常住人口一样,列为荷兰的一个少数民族,出于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荣誉感,当地华人拒绝了此项提议。”

  教学上,靖老师可以说是尽心尽力。繁重的工作之后坚持认真备课,幽默的教法深得孩子们喜爱。有时候靖老师会刻意犯一些小错误让孩子们提出,以此来增加孩子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每天两小时的课程之后还要为孩子们答疑解惑,还得抽空做家访,说服家长让孩子继续深层次的汉语学习。所以当地的汉语教学是相当辛苦的。因为自己没有孩子,所以闲暇的时候会把孩子们请到家里来,给他们做一些中国食物,后来他们就开始跟着靖老师学着做,他们很喜欢这样。每次回国都会给学生们带一些中国小礼物,因此靖老师深得孩子们的信任,有时候孩子们的一些困难不是找父母倾诉,而是找到了这个他们敬爱并且深信的老师。就此,靖老师说他们那些华语教师喜欢这些孩子,不忍他们在异国他乡心灵上受到任何伤害,这样做不是出于同情,而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一种对下一代健康发展的关心,一份传播汉语的热忱。因为在这个学校从事汉语教学是义工性质的,所以老师们基本都是从自己的职业收入中补贴汉语教师的花费。

  国务院侨办的培训,靖老师已经是第四次参加了。接受过一次在荷兰举办的培训,而回国内参加培训活动这已经是第三次了,一次在华东师范,一次是在北京海淀附小研究所。每次回国都使她倍感亲切。谈到此次培训,靖老师虽然觉得此次的课程安排的过多过满,但是那些文化讲座真的让她有很大的收获。靖老师认为此次培训的结果、能拿到什么等级的证书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能在过程中发现自身的问题和不足,这样能在促进自身进步的同时,也提高她汉语教学的质量。靖老师还说到,她很喜欢刘琨老师语音教学那节课,她本人很欣赏刘琨老师的教法。

  最后,靖老师说到:“很感谢侨办举办的培训活动,也感谢主办方陕师大的精心安排和悉心照顾,我感觉这是我所参加的培训中收获最多的一次。”(史有礼)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凯淇】
    ----- 华文教育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