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教育

海外华文教育难在哪儿?每一样都是挑战

2011年11月11日 09:3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海外教中文或者学中文的困难其实不难想象。无论是体制、资金、师资还是教材,每一样都是挑战。不久前召开的第二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上,与会者对此进行了热烈讨论。

  体制外的烦恼

  “英国无疑是个发达国家了。但是,就在英国,我见过一所非常简陋的华校。已经是21世纪了,我们根本想象不到还有那么陈旧、破烂的教室。我只能用窑洞来形容那种房子。”国务院侨办副主任赵阳接受本报专访时向记者描绘了记忆中的一幕。“我们海外的华校几乎全部是侨胞自己创建的,都未能列入所在国家教育部门的体制内。办学机制没有保障,其后果之一就是经费不足。”

  “我们学校在硅谷,成立于1995年。当时,中国留学生毕业后在硅谷工作,结婚生子后面临孩子的读书问题,这所学校就应运而生。当时学校的老师全是义工。”美国黄河长江中文学校校长顾丽青的介绍说出了相当一部分海外华校的情况。

  如今,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高,“汉语热”流行全球。华文教育的大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根据赵阳介绍,近两年来,国务院侨办先后与加拿大多伦多市教育局、澳大利亚北悉尼教育局等续签或新签了华文教育合作协议,与印尼国民教育部校外教育司达成合作意向等,为当地华文教育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较好基础。

  师资力量匮乏

  师资匮乏是困扰海外华文教育多年的问题了。目前,在许多地方,尤其是东南亚国家的华校中,教师年龄都偏大,师资队伍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华校教师的薪资水平低,如何能吸引优秀人才前来?”这是与会者共同的疑问。

  而且,随着“汉语热”的兴起,汉语教师也变得抢手起来。“我们学校的一位副教授刚刚被挖走了。”来自美国旧金山的每周中华中学校长李树邦说,“现在主流学校对汉语的重视的确影响到了我们这些华校的发展。我们只能做得比主流学校更好才能保持发展。”

  国务院侨办等相关部门一直非常重视华教师资这个问题。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两年来国务院侨办培训海外华文教师近2万人次。而且,自2010年起,国务院侨办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外派教师待遇,工资全部由国务院侨办承担,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海外华校的负担。外派教师规模也扩大至现在的每年400余人。此外,2010年,国务院侨办正式确定开展海外华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测试系统开发及教学能力认证工作。该项目预计于2012年内完成,2013年在海外开始测试。

  教材编写困难

  “与外国人学汉语情况不同,侨胞的情况比较复杂。如何确定一套适合多样性学生的教材和教学方法是个很大的挑战。”暨南大学华文学院院长郭熙说,“比如,印尼的华教经历了30多年的断层,目前他们的华教针对的学生至少要分为3种情况:一种是和外国人一样,完全不懂汉语;一种是只会讲某种方言;还有一种是从小就会说汉语。对他们而言,一套教材肯定不行。最近我刚从欧洲回来。我发现,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侨胞的孩子周一到周六有12节汉语课,他们又该用怎样的教材?我们必须与海外各地的华文教育机构进行良好的联络沟通和协作,了解当地实际情况后才能编写出合适的教材。”

  难,也得做。“我们已经完成了从幼稚园到初中,从夏令营到师资培训,从语言到文化的海外华文教育主干教材体系的建设工作。”赵阳说,“在此基础上,‘本土化’教材的编写工作陆续启动。目前,适用印尼华裔幼稚园的《娃娃学华语》教材已经出版发行,配套学习机的开发工作也已完成;面向东南亚地区幼儿华文教师的培训教材,适用于意大利、西班牙地区周末制学校的中文教材,适用于缅甸、泰国北部地区全日制华校使用的华文教材的立项工作均已启动,后续编写工作我们将诚邀海外华文教师参与其中。”

  海外华教的前进道路上困难重重,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中国政府的支持,更需要社会各界和华人社会的共同努力。”赵阳说。(张 红)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凯淇】
    ----- 华文教育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