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群可爱又阳光的学子,从2008年至今,一共寻访了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名外籍人士,记录了老外在宁波寻梦、圆梦的足迹以及所需所求,并整理出了80余万字的文字与影音材料。近日,《用声音叙事——筑梦宁波》这本书籍正式出版。
就是这群学子,还创造性地举办了“在甬外籍人士论坛”、“公益汉语课堂”、“中华文化大学堂”、“汉语桥”、“模拟外贸交易会”、“微积分翻译”、“科研项目青年行”等系列活动。他们的所作所为,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肯定:“用来叙事的不仅是声音,更是信念,责任,真诚和执着。这才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人生态度……”
他们是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一支名叫“用声音叙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
一份作业走进老外内心
“没想到,当初一个小小的课程实践作业能做到今天这么大”。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外国语分院的青年教师蔡亮是用“声音叙事实践活动”的指导者,“用声音叙事”最初只是他在课堂上布置的一份特殊作业。2008年,蔡亮教两个班的“综合英语”,为了锻炼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他给学生布置了一份作业——街头随机访谈外籍人士,在真实情景下应用语言技能,了解外籍人士眼中的宁波形象,并要求制成3分钟的视频,拿到班上来播放讲解。
50多个学生,就这样3人一组,4人一组,被赶上了宁波的街头巷尾。杨帆同学绕着波特曼大酒店、麦德龙超市转了一圈又一圈,终于完成了视频作业;李绳同学干脆蹲守在辛巴克咖啡馆门口;夏琛同学带着作业回杭州,和妈妈一起在浙江大学采访了外籍人士……
当三星期后,每位同学都带着作业回到课堂上讲解的时候,蔡亮被学生的激情深深打动了。“学生的能力真是不可低估啊!他们自身的能力得到了很大锻炼,还记录下了老外来宁波寻梦、圆梦的足迹,所需所求。”这种访谈,让学生与外籍人士共同分享了一段和城市亲密接触的经历。
一个论坛助推宁波国际化进程
2010年,社会实践活动开始“升级”。他们在市政府外事办的支持下,开展了面向在甬外籍人士的宁波城市涉外形象满意度问卷调查活动,一共发放问卷330份,回收有效问卷160份,并对32名外籍人士进行了深度访谈。通过访问,大学生对老外们在宁波的工作、学习、生活需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一份1万余字的调查报告《在甬外籍人士对宁波涉外形象满意度调查》被递交给了政府相关部门。
2011年11月,这群可爱的师生居然不可思议地捣鼓出了一个“国际论坛”来。在宁波市外事部门的支持下,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浙江省外文协会联合举办了首届“在甬外籍人士与宁波国际化形象论坛”。会议上,来自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10多个国家的30多位老外受邀参加了论坛,老外们纷纷为宁波国际化城市的建设建言献策。这个整合外籍人士资源服务地方城市建设的论坛,还入选了年度宁波市的重要外事活动。
一个课堂义务教学汉语
“用声音叙事”社会实践团队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老外在宁波投资和生活中,都面临语言沟通的问题,能否帮助在甬老外提高汉语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生活品质呢?2011年9月,宁波市国际文化研修中心与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外国语分院一起开办了针对全市老外的“公益汉语课堂”。一群青春活泼的大学生,快乐地当起了义工,每周义务为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肤色的外籍人士当汉语培训师。
截至2011年底,就有来自15个国家的40多名外籍人士报名参加汉语公益课堂,其中有高校教师、外资企业高管、跨国企业总裁、留学生等。汉语教学志愿者队伍目前已达62人,项目指导教师4人,其中2位还具有海外对外汉语教学经历。志愿者对外籍人士的辅导都是一对一,有的还是2名“老师”辅导1名“学生”。
一个构想希望推出“阳明课堂”
“有学有担当”,能不能让高校成为传播和体验中华文化的基地,让大学生成为国家形象、城市形象宣传的“新军”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外国语分院有了一个大胆构想——希望有一天,能在公益课堂的基础上,推出“阳明学堂”,并把这个带有浓郁浙东文化气息的品牌推广到全国。(沈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