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新加坡春到河畔华文教育展吸引众多华校生参观

2012年01月29日 16: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1月29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消息,今天是春到河畔的最后一天,众多的展区和喜庆表演连日来吸引了不少公众。在浮动舞台旁的“新加坡华文教育展”,虽似与农历新年沾不上边,却也吸引了不少访客,尤其是像郑启成一样年过半百的传统华校生。

  一踏入该展区,他们仿佛跌入了时光隧道,从前校园内的人、景和物又一幕幕重现眼前。有的甚至绕着共同的回忆开始聊了起来。

  “新加坡华文教育展”透过一张张的旧照片和各所华校的史记,叙述本地华校由1849年至1989的发展史,共分成私塾时代、新式学堂、战后初期创立的学校、战后至建国初期以及建国初期的华文学校五个展区。

  郑启成一见到他的母校——新亚小学的照片就想起他昔日敬爱的校长。他说:“你知道我的校长是谁吗?是著名书画家施香沱!我们哪个学生的大楷字写不好,会被他抓去打屁股的!哈哈!”

  虽也曾挨过施校长的藤条,但郑启成回忆起这段往事时,言语间流露的却是对这名前校长的敬意。

  跟郑启成一样,62岁的眼镜店老板余丽芬见到母校光洋中学的照片时也难掩兴奋,还一连来参观了两次。她说:“真的很惊喜,这些画面现在已经看不到了。其实我大年初三那天已经跟几个老同学来看了一次,今天知道我的好邻居要来,又特地拉她来看看我的母校。”

  负责资料搜集和筹办这次展览的研究员林福源说,本地华校有悠久的历史,不过很多人却不知道,最早期的华校其实是在祠堂和庙会里头办的私塾。“学生在私塾读的是《千字文》、背诵的是《三字经》,对道德和知识上的传承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虽是关于华校的展览,但也吸引了不少英校生前往参观。54岁的德士司机梁孟德昨天特地带了爸爸、妻子和儿子,全家三代一同来参观。他指着展出的学潮照片说:“我叫儿子来看看了解一些背景……传统华校生很团结,有献身报国的精神、现在的学生就比较不会了,各顾各的。”

  梁孟德的儿子粱天顺(23岁)目前在服兵役,从前就读新民中学,见到母校从前的样子(公立新民学校)颇有感触。他说:“我从来不知道学校从前是这个样子的,突然觉得我们能生在这个年代念书很幸运。”

  除了粱天顺,展览上也不时能看到其他年轻人的身影,25岁的陈顺详是其中一人。访问时,他正聚精会神地看着南洋大学的历史介绍。他说:“我刚从南洋理工大学毕业,但从来不知道南大背后原来有一段历史,现在看了展览才知道。”

  除了让老一辈缅怀过去,像他们这样的年轻人正是这个华文教育展希望吸引的对象。春到河畔工委会节目主任方百成说:“今年筹委发动了很多学生参与春到河畔的活动,包括让学生主持猜灯迷等活动。为了让他们的参与更具意义和启发性,我们决定也给年轻人办一个华文教育展,让他们了解传统华校的发展。”

>华文教育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