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各国民众及华裔子女学汉语热情高涨
在津巴布韦一家中餐馆,记者发现一件有趣的事:厨房的门框上分别用中文和汉语拼音写着“厨房重地闲人免进”。中餐馆里用中文也就算了,汉语拼音是给谁看的呢?记者想当然地认为:中国人不需要,外国人又看不懂。
了解之后才知道,原来当地的绍纳语和汉语拼音很相近,中餐馆的老板一家子不会讲外语,只好想尽办法训练当地雇员说中文了。你别说,效果还不错。中式的建筑、中式的摆设,再来一声“你好!”“欢迎光临!”要不是肤色差异太大,还真以为回到了中国。
最近几年,非洲各国学习汉语的热情普遍高涨,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中非之间贸易往来增加,无论是到中国做生意还是在当地的中资企业上班,懂中文就有了优势。
在毛里求斯,有一所历史悠久的汉语教育学校:新华学校。2012年,这所学校即将迎来90华诞。校长林努宏对记者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学汉语的高峰。后来随着学生的减少,班级一减再减。但是最近几年,学生又多起来,每个班级都是满员。学校现在正趁着放假整修房屋,打算明年加盖一层楼。
林努宏是毛里求斯华人的第三代后裔,他告诉我们,除了当地人,华人的后裔也有学说普通话的需要。“到了第三代,很多都不会讲中文了,也有些人会讲客家话或者广东话,但是不会说普通话。我也是到中国文化中心汉语班去学的,可惜还不会写。”林努宏给我们看他的名片,上面的英文名是“Ah Noo Lam”。他说,广东人常会用阿某来称呼别人,当地华人都叫他“阿努”。再加上他姓“林”,就这样组成了英文名。因为爷爷那一辈还没有汉语拼音,他们是按粤语的发音自己拼出来的。但是,现在不说普通话就已经无法和国内朋友交流了。
毛里求斯旅游和休闲部部长杨尊绍是本届政府中惟一的华人部长。他的爷爷是来自广东梅县的第一代移民,开设了毛里求斯历史上第一家中国超市。但到了他这一代,已只能听懂客家话了。他告诉我们,中国和毛里求斯的旅游合作有很大的空间,他正在致力于中国市场的开拓。而他自己,也已经决定明年起要开始学说普通话。
非洲不少国家的主流教育机构也注意到了民间学习汉语的热情,愿意和中国一起开设孔子学院或孔子学堂的越来越多。在津巴布韦大学,孔子学院汉语老师李昶告诉我们,这里的汉语课是学校开设的选修课。选修学生可以拿到通用的学分,如果程度好还可以争取到中国进一步学习汉语的机会。这家孔子学院还有一个中文合唱队,队员们大都有自己的中文名字。聂乐星、马莎莎、王嘉合和穆娜美为我们演唱了他们最喜欢的中文歌和最喜欢的本地歌曲,美妙的合音令人惊叹。聂乐星说,“中文歌和我们的歌很不一样。这里的歌曲重视节奏感、旋律,而中文歌更重视内心的感情”。李昶告诉我们,非洲人天生乐感很好,老师只是教会他们歌词的发音,合音伴唱都是他们自己搭配的。
相对于不断增长的汉语学习需求,当地汉语教育显得有些跟不上需要。毛里求斯甘地学院中文高级讲师聂俊璎是毛里求斯仅有的4位正式汉语教师之一。她说,最大的问题是师资缺乏,临时教师大都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对教育质量影响很大。不过,令她高兴的是,不久前她的一位学生郑耀安在厦门大学拿到翻译学位后回到甘地学校当了汉语教师。“我很希望我的学生能多一些人来教汉语,因为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海外的华文教育就要靠我们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