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中文学校陷困境:资金阻碍发展 专职教师难留
中新网3月3日电 据法国《欧洲时报》英国版报道,每周日下午1点到4点,位于伦敦北一区哈克尼社区学院的10多间教室里,总会时而传来朗朗的普通话读书声,和孩子们爽朗的笑声:年纪小的孩子被父母围坐着,凝神地听着幽婉的中文儿歌,跟着教师们晃着脑袋;大点的孩子争着举手,抢着回答“的”和“得”字的使用方法;而父母们,总会聚在一间教室里拉拉家常,或是去兴趣班跳跳舞、弹弹琴。
这是伦敦普通话简体学校周末正常开课时的场景,这样的学校在英国已有百余所。近年来,除华裔子弟外,越来越多的英国学生开始加入学习中文的队伍,主流学校开办中文课程数量一再增加,民间办学的周末中文学校更呈蓬勃发展之势。
然而,由于大多数中文学校的公益性质,资金匮乏、校舍难觅、师资不稳定等因素,成为中文学校得以发展、中文得以在更大层面上推广的种种限制。热心的侨领、社团、志愿团体等各界组织,仍在为中文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不惜奔走游说。
全公益办学“用热情留住孩子”
作为英国唯一一家由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评选出的华文教育示范学校,伦敦普通话简体字学校创办15年来,几经风雨,发展成从1到7年级将近20个班、包括各种兴趣课程的规模。
跟当地其他的中文学校一样,伦敦普通话简体学校从教学场地、课程教材、资金、师资、管理团队等各项办学要求,全部都由自己筹备。2003年,在两位哈克尼社区学院从事行政工作的华裔教师的帮助下,学校终于有了可以固定租借的教学场所——10间社区学校的教室,随着教师的逐渐稳定,生源也慢慢开始多起来。
由于是慈善性质,周末中文学校的教师,基本上都是不计报酬的志愿工作者,多数都是学生家长、热心中文教育的人士,也有一部分是原任中文教师。用校长朱小久的话来说,“全凭着学校教师和校委们的热情和奉献,才能让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里,享受成长的乐趣。”
通过金史密斯大学(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合作项目选拔的一年级女助教吴玉敏(化名)很珍惜自己的这份经历。“虽然是助教,没有太多教学经验,但我也会代课。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上课大部分时间只能是陪他们玩,我也很喜欢孩子。”
在周末中文学校教授兴趣班已经4年的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大三学生林芯羽和李根也表示:“很感谢中文学校可以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可以在积累教学经验的同时,为培养孩子们的音乐兴趣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而在这样的公益运作中,家长的作用非常重要。“受本地文化的影响,学习中文对孩子们来说,只是一种兴趣,而不是一种必要,孩子能来全靠父母‘要求’。所以,对中文学校的教学质量的要求和对孩子兴趣的培养方式就非常重要。”朱小久解释道,虽然中文学校地址的远近,成为许多家长择校的原因之一,但受孩子们喜爱的教学方法,仍是吸引孩子们的法宝。
报名踊跃 非华裔学生超两成
申请人据记者了解,在伦敦普通话简体字学校里,非华裔的孩子人数占总学生人数的25%,目前报名人数还在上升趋势。孩子自己的兴趣和家长对中国文化的重视,也成为非华裔学生来此报名的主要原因。
采访中,一位斯里兰卡籍妈妈带着6岁的女儿Kaitlyn来学校报名,得知名额已满,在waiting list上要等到今年9月份才能开始学中文,妈妈Shirou显得很沮丧。
“她(女儿)班里有个很要好的朋友是中国女孩,平常两人经常在一起,看到她和妹妹还有其他的孩子说中文,她在香港的表哥也慢慢说中文了,我女儿听不懂觉得很难过,所以跟我说想学,”通过女儿朋友的母亲,Shirou才找到这里,“她爸爸和我都很支持,听说这里是最好的,就怕孩子再等几个月没耐心,就失去兴趣了。”
当天的课上,记者更是发现了一齐前来学习中文的本地一家四口。女主人对记者说,他们全家都是狂热的中国粉丝,平均每18个月就要去一趟中国。显然,两个小时的路程也不能阻挡他。“我在成人初级班,我老公在成人中级班,大女儿在三年级,小女儿才不到三岁,但也会每周末都过来跟我们一起学习。对于外国人来说,找到一个喜欢的中文学校不是那么容易的。”
学费低廉 资金困难阻碍发展
任何个人或组织,只要注册启动资金超过5000镑的慈善机构,就可以建立一个中文学校。这是目前英国中文学校的办学的门槛。也因为这样的低门槛和中文学习的需求,让中文学校的数量在英国激增。
据了解,英国中文学校目前已达130多所,在校学生超过2.5万人。在周末中文学校蓬勃发展的同时,许多阻碍发展和壮大的因素也被反复提及。据了解,自1997年香港回归后,英国地方政府对中文学校的资助就逐年递减,至十年前已是“零支持”。
朱小久校长称,自学校成立以来,家长、社团、一些企业的捐赠和仅有的低廉的学费收入,并不能更好的维持日常的运营。
“180英镑一年的学费,应该说不算贵了。但还会有家长认为,花一小时几十镑让孩子学钢琴,比这样花钱学中文更应该,这样的观念不但让许多家长不带孩子来学,也会让已经在学的一些家长们认为,学中文就应该便宜,甚至免费的。”朱小久称,这些应该好好反思的观念,也是让许多中文学校陷入经济困难的原因。
英国促进会会长伍善雄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资金问题确实是中文教育在英国发展的“顽疾”之一,而造成资金短缺的主要原因,是租用校舍的资金昂贵。
“因为无法得到当地社区政府的支持,因此学校的一切经费都是自筹。为了能够保证好的教学质量,学校现在决定维持现在的办学规模,不再扩大。”朱小久直言,学校刚建立的时候,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办学地点,搬了很多次地方。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了很多不便,流失了一部分生源。“通过一系列的审核认证,每年给合格的中文学校一些经费资助,帮助这些学校生存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据了解,中文促进会于2003年成立了“中文学校助学金”筹款募捐之后,每年都会有一些侨领和社团捐献两万多英镑给有需要的40多间中文学校,“虽然这些捐款只是杯水车薪,但多少还是给学校提供了帮助。”伍会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