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孔子学院究竟惹了谁?妖魔化孔子学院背后的冷思考(2)

2012年06月12日 11: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孔子”出国八年风雨路 推动汉语教学文化交流功不可没

  2004年,全球第一家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成立。据孔子学院官网数据显示,全球首家孔子学院2004年11月21日在韩国首尔成立。截至2011年底,全世界已有105个国家建立了358所孔子学院和500个孔子课堂。

  而在建立时间方面,德国歌德学院自1951年建立,至今已有60余年、而塞万提斯学院也已有20年的发展历史。孔子学院走出国门短短8年时间,尚属探索发展阶段。正如国家汉办主任许琳在日前召开的欧洲孔子学院联席会议上所说:“孔子学院还很年轻,要有耐心,让它在风雨中成长。”

  作为一个年轻的“孔子学院”,其角色定位本身就遭遇了各种冤枉:在一些外国人眼中,孔子学院带有意识形态色彩,官方化行为过于严重,曾被指为“间谍机构”接受过调查,而在许多中国人眼中,又把孔子学院看成了中国软实力的形象代言人,一种单纯输出中国文化的宣传手段。故此有了孔子学院只会教洋学生包饺子、打太极的言论高频率出现在大众对孔子学院的认知里。

  然而,孔子学院真正的角色定位则是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他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归根结底,孔子学院的主要任务非常清晰,即教授汉语。

  在今年的伦敦书展上,孔子学院的汉语教材展厅让人眼前为之一亮。国家汉办英国汉语资源中心主任陈同度介绍展台的特点时曾表示:“我们分几个区,有教材区、文化区、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区、主要是向(英国)主流社会,向英国的观众(受众)、英国的教育界、出版界介绍我们的教材,介绍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

  在教授汉语的同时,孔子学院积极开展与当地政府、教育机构的文化交流活动,以语言为纽带,通过文化交流的方式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通过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展示,协助当地学校机构等举办“中国文化节”、“中国文化讲座”等活动,为促进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公正客观的了解、在保证文化交流活动的高质量和精良师资的专业化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同时,“孔子”出国八年,他的模式不是单独出国办校,而是一直坚持国外大学申请与合作相结合,孔子学院至少给世界各国提供了一种互惠双赢的双边合作国际语言文化推广模式。尽管这只是在初期阶段,存在一些问题,但成效依然相对可观。全球300多家孔子学院发展速度、规模均有差别,仅以小部分存在问题的现象抹杀孔子学院八年的工作成果显然是一种对孔子学院的“妖魔化”行为。

  妖魔化孔子学院背后的冷思考 规范化发展才能走的更远

  对于孔子学院签证风波,有报道称“坏事”也能变好事。一些美方孔子学院院长认为,美国大部分孔子学院内的中国教师均在周边中小学及幼儿园从事教学活动,近两年正值孔子学院在美国迅速发展期,教师及志愿者规模日益扩大,所以签证争议的出现也有积极因素,有利于让各方意识到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所在,也有助于孔子学院在美国长期规范化发展。

  针对于目前对于孔子学院发出的各种质疑声,旅外学者希望国家汉办加强与所在国民间联系,继续完善可持续师资队伍建设。对于孔子学院外派教师的可持续化问题,一些学者认为,这场孔子学院的乌龙风波倒是对中国政府的一次很好、很及时的提醒。文化交流往往比经济交往更需要由民间力量来分散地推动,这不仅可以减轻西方社会的疑虑,也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以孔子学院输出教师为例,目前,孔子学院教师的主力来源是国家汉办公派教师,任期一般为一到两年。任期结束后,由国家汉办重新选派教师。新教师要面临适应当地教学环境,工作语言等问题。对学生而言,则要重新适应新教师的教学风格、特点。学者建言,在选派教师方面,我们可以效仿德国歌德学院的模式,歌德学院在选派教师上基本都是雇用当地的德国人和德文教师。只有将教师取之于所在国民间,然后用之于当地的孔子学院,师资队伍才能向可持续发展之路上迈进。

  正如国家汉办主任许琳所说:“孔子学院总体来讲是受欢迎的,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会有一些杂音,但是有人批评表示有人关注”。我们应该给年轻的孔子学院发展进步的空间,同时,也希望这种发展应该是孔子学院在倾听各方声音后,进一步完善相关体制基础上的可持续的进步。(完)

【编辑:刘郁菁】

>华文教育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