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新移民缘何拒说中文 讲汉语应不惧贴标签
中文越来越火了,澳大利亚总理朱莉娅·吉拉德10月28日在悉尼发表演讲中指出,澳大利亚的未来与“亚洲世纪”的崛起密切相关,因此每个澳大利亚孩子都应该学习亚洲的一些地区性语言,其中就包括中文。中文在海外的地位水涨船高,但华人新移民对此却反应不一。
一边是火一边是冰
相比较中文的日渐火热,以及由此带动的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广泛传播,部分华人新移民却反其道而行,与同胞、子女“拒讲中文”。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一些新移民家长,希望通过和孩子讲英语,提升自身口语水平。因此,即使他们的英语说得一塌糊涂,但和孩子一直都讲英语。而从事生物科技研发的华裔朱先生则透露,同部门一位40多岁的华人同事,无论是否有美国人在场或与工作有关,他和华人交谈全部用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
除了自身拒讲中文,对某些新移民来说,对他们讲中文也可能暗含歧视意义,会惹来对方不快。据美国移民局服务中心一名亚裔工作人员透露,多年前他刚进入移民局工作时,有时会对英语不甚流利的华人试着用中文沟通,但陆续遇到一些新移民对此激烈反应,被认为有歧视含义,“你干嘛跟我讲中文?是不是看不起我?”这以后,他就干脆对所有人一概讲英语。
语言差异引社交障碍
海外华人的大部分居住地为英语国家,作为初来乍到的华人新移民,讲中文可能使得他们孤立于主流的英文社交圈之外,此类情况在学校和职场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一些。
一位三年级的小男孩回家对妈妈说道,学校有新来的华人同学,但美国土生土长、讲英语的,就和讲英语的孩子一起玩,刚来美国、讲中文的,就和讲中文的孩子一起玩。来自两个不同语言区的群体泾渭分明,很难融合。据媒体报道,职场上“人以语分”的情况也常有。IT人士刘先生表示,他所在的小组往往就出现华人一起“扎堆”吃饭、讲英语的印度裔和美国人打成一片的局面,华人被排除在主流社交圈之外。
但也有学者指出,在纯粹以中文为第一语言的华人社交圈内坚持讲英语,往往也会引起旁人的排斥和反感,引发同样的社交障碍。
讲中文不惧贴标签
中文本就是一种美丽的文字,乡愁诗人余光中曾用关于中文的一句诗,来形容他对母语那种难以言表的爱意:“美丽的中文不老,仓颉的灵感不灭。”另外近些年来,中文热不断在世界各地掀起,孔子学院遍地开花,中文也越来越国际化,之于华人新移民意义更为丰富。中国作家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又为中文的魅力注了一剂强心针。
那么华人新移民语言纠结选择的背后,除却少数人语言不熟练,潜藏的即是身份的困惑。语言从种种符号发展而来,现如今又重新变成了一种符号——身份的符号。
在多元化愈加发展的国际社会里,尤其是在一些西方国家的族裔社会里,每个人几乎都会被冠有某某裔的称呼,成功人士也一样。华人应该明白族裔身份是不会因语言而改变的,华人能做的,是积极面对,不惧贴标签,中英文转换自如,一方面积极融入主流社会,一方面对自己的族裔身份有清醒认识。(张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