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华教中心副主席:应借祖籍国促华教发展
中新社南宁11月2日电 (林浩)菲律宾华文学校如何走出当前的办学困境,发展成现代化学校?菲律宾华教中心副主席黄端铭认为,这些学校须主动和中国联系,利用祖籍国的资源和优势促进发展,使中华文化在菲律宾华裔青少年中得到更好的传承。
黄端铭近日访问广西,奔波于南宁、桂林等地洽谈合作,在此期间他接受了中新社记者的采访。据他介绍,菲律宾华文学校多由华人社团自发捐资创建,目前全国共有170多所,在校生8万多人。由于新生代华裔祖籍国观念逐渐淡化,这些华校的生存发展正遭遇危机,一些学校因师资和管理层短缺,面临停办风险。
“菲华校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师资短缺和教师非专业化,随着老一辈华文教师的退休,到2015年华文教师的缺口将达1000多名;在职教师中,近90%的老师毕业于非师范类专业,课堂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黄端铭说:“现在从事华教工作的青年人不多,华文教师数量短缺的情况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黄端铭表示,华校是老一辈菲律宾华人的心血,不能简单放弃,加强与祖籍国的合作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他说,菲律宾华教中心当前正通过“输血计划”和“造血计划”缓解师资荒问题,2012年,该中心从中国引进了196名外派教师和358名汉语志愿者;在“造血计划”中,从2004年起,中心已输送125名高中毕业生到中国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现已有48名学生回国教书。黄端铭认为,“造血计划”培养的老师专业性和稳定性强,在课堂上都有很好的表现,是治本之策。
为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菲华教中心还与中国国务院侨办合作实施了“教师专业化方案”和“课堂督导方案”,目前有100名菲律宾在职华文教师在广州暨南大学接受函授,他们将于2013年回国续教。
当前,菲律宾还在探索通过与中国知名大学合作的方式建设华文学校。2009年,菲律宾华教中心与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在密三密斯光华中学进行了合作办学的试点。3年来,这所华文学校已走出原先生源短缺、管理混乱的困境,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黄端铭表示,合作办学能使华校共享祖籍国大学的师资和管理资源,快速成长,光华中学的试点成功为其它华校树立了很好的示范,值得推广。
祖籍福建南安的黄端铭,是生于菲律宾的第二代华人。从小在华文学校长大的黄端铭对中华文化有深厚感情。谈及西方文化对菲律宾华裔青少年的影响,他感到担忧,“我们不能去责怪这些孩子,只能做更多工作,华校应组织学生多回祖籍国看看,了解中国社会发展的现状,增进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完)